五华山,乾清宫,西暖阁。
大殿中央,兵部尚书邹简臣,户部尚书龚彝,新任工部尚书卢若腾,工部左侍郎王文简。
四个老杆子,又是一脸的无奈无语,唯有低头高呼:
“陛下圣明”
“陛下说的是”
“臣等遵旨”
“老臣会办好”
、、、
没办法,面对越来越专横霸道的朱皇帝,他们确实是无可奈何,唯有躬身领命,俯首甘为老黄牛。
一句话,很快就要发动东征了,要么是年中,最迟不能超过7月,就得准备好所有的事情。
兵马整编,兵械装备,后勤粮草,丁壮民夫等等,都要安排到指定的位置。
这可不是小事情,如果加上湖广,四川已有的兵力,肯定是30万以上的军民规模。
不说别的,半年的粮饷,肯定要调配到位,那也是一个天量数字,且还要注意保密措施。
“至于战略方面”
“邹尚书,龚侍郎,金侍郎”
“你们三个,再好好推演一番,尽量仔细点”
“湖广,四川,你们都是再熟悉不过了”
“现在,又有江南那边的资料,肯定要好好调整一番”
“那些是可动用兵力,几路大军出动,兵将如何搭配,后勤路线,都要好好筹谋规划”
“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咨询卢尚书,冒侍郎,他们都是江南人,熟悉的很”
是的,现在啥都有了,兵部几个老谋士,就该好好努力了。
朝廷东征的方向,基本上定下来了,主力陆路走湖广,水路走外海,直击大江南。
但是,具体的兵力调配,每一个战略方向,又该如何分兵合进,统兵大将,后勤路线等等,都要重新规划了。
朱皇帝知道,这些工作量不小的,且经手的人,又不能太多,工作量就更大了。
没办法的,大明王朝,国运不错,但底蕴实力,还是比满清弱小不少,得精打细算啊。
“最后一点”
“今晚商议的事情,严禁外传,一个字都不得传出去”
“所有的战略资料,会议纪要,要有专人看管,不得离开人的视线”
“丁仁,你也注意点”
“调集几队人马,日夜值守巡逻,看护好六部衙门,尤其是兵部和户部”
“你们啊,得小心点,像那个血滴子啊,那是帮地老鼠,搞渗透,小动作一大堆”
说到最后,朱皇帝才回过头,对着自己的心腹,嘀咕了几句,要加强保卫,尤其是兵部。
同时,朱皇帝也再三告诫,下面的一众老狐狸,也要小心防备,所有的资料,都不能离开人看守。
是的,每个年代都是这个鸟样子,草台班子,都少不了汉奸,偷鸡摸狗的人。
更何况,血滴子出现在昆明,也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一旦放松了警惕,总会让人找到漏洞的。
现在,已经是二月份了,朝廷重臣,应该有不少人知道,朝廷打算动兵了。
但是,具体的进攻方向,出兵多少,这些都是机密,肯定也猜不到的。
尤其,现在朝廷动兵,调配粮饷的地方,也是有不少的,湖广,四川,占城府等等。
“咚咚咚”
大殿下面的众臣,旁边的丁仁,一个个面目严肃,二话不说,跪地磕头,庄严无比的大声回道:
“陛下圣明”
“老臣谨遵圣命”
“老臣谨记”
“末将马上去安排”
、、、
没错的,朱皇帝的话,其实已经说的很重了。
要知道,朱皇帝的大砍刀,还在龙桌上呢,那是最直接的威慑。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绝不是开玩笑的,一旦泄露了,查出来就是抄家灭族的下场。
尤其是丁仁,这个家伙,有点害怕的。
上一次的大刺杀,血滴子的搏命冲杀,悍不畏死啊,差点冲进了30丈之内。
“对了”
“嗨,还有一事,朕都差点忘了”
龙桌上的朱皇帝,骤然挺起腰杆,摸了一下脑袋,嗨的一声,差点忘了一个大事啊。
“兵部”
“户部”
“你们把手头上的事情,都要先放一放”
“江浙义军,旧港侯的军队,残兵败将,困守孤岛,危在旦夕啊”
“这样吧”
“户部先派人南下,直接从广州的府库,调集钱粮兵械,马上北上,支援舟山的旧港侯”
“朕也会吩咐少府,皇家十三行,调集几艘商船,偷偷押送上去”
“至于标准,调集的数量”
说到这里,朱皇帝突然顿了一下,看了看卢若腾。
这个老家伙,就这么眼巴巴的望着,望眼欲穿啊,想说话,又不敢说的样子。
是的,开了几个时辰的廷议,一大堆要事,朱皇帝都迷糊了,脑子搅成了一团浆糊。
这他妈的,都差点忘记了张苍水,他的义军残部,惨不忍睹,濒临灭亡啊。
所以说,想起这个事情的朱皇帝,也是吓了一大跳,赶紧吩咐兵部和户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