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李世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一旁的徐惠身上。只见她亭亭玉立、风姿绰约,那双明亮的眼眸中闪烁着灵动的光芒,嘴角还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不知为何,看到如此模样的徐惠,李世民的心中竟突然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之意。
稍稍定了定神后,李世民面带微笑地对徐惠说道:“徐惠啊,你可真是个有趣之人!像你这般独特的性情,朕还是头一回见识到呢。”说话间,他的眼神始终没有离开过徐惠那张俏丽的脸庞。
自那日起,徐惠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般,开始在李世民的身旁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她凭借着过人的才情和机敏的头脑,总能与李世民谈天说地、畅所欲言。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治国理政之道,他们二人似乎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彼此之间的情谊也在这一次次的交流中不断加深。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惠在宫中的地位也是节节攀升。起初,她只是一个小小的“才人”,但由于深得李世民的宠爱,没过多久便被晋升为“婕妤”。从此,她成为了众多宫女羡慕嫉妒的对象,但徐惠却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依旧保持着那份纯真与善良。
徐惠静静地坐在窗前,思绪如潮水般汹涌澎湃,那些曾经美好的时光如同电影画面一般在她眼前不断放映。她的嘴角不由自主地泛起了一抹温柔的笑意,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美丽而动人。
即便岁月匆匆流逝,时光已然荏苒,但那份最初的纯真和激情却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深深地镶嵌在她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这颗明珠始终散发着温暖而迷人的光芒。
在这座深宫内院的僻静一角,徐惠孤独地凝望着远方。她那双原本灵动的眼眸此刻显得有些空洞无神,仿佛能够穿越无尽的时空,望见当年唐太宗李世民那意气风发、英姿飒爽的身影。他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清晰地印刻在徐惠的心间,成为她此生难以磨灭的记忆。
徐惠缓缓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摩挲着那枚太宗赐予她的珍贵玉佩。这块玉佩温润光滑,上面精雕细琢的图案栩栩如生。它不仅仅只是一件普通的饰物,更是她与太宗之间唯一的情感纽带。每当触碰到这枚玉佩时,徐惠便能感受到太宗对她的关爱与宠溺,那种感觉犹如春风拂面,让人心醉神迷。
这枚玉佩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故事和回忆,对于徐惠来说,它就是自己生命中最为宝贵的纪念品。无论时间怎样流转,这份深情厚意都将永远伴随着她,直至地老天荒。
“太宗啊,您究竟身在何处呢?”徐惠轻声呢喃着,那话语仿佛一缕薄纱般轻盈,却又微微发颤。她的目光空洞而迷茫,似乎想要穿越时空的屏障,寻找到心中挚爱之人的身影。
“臣妾好想您啊,这份想念犹如潮水一般汹涌澎湃,让臣妾难以自抑。”徐惠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近不可闻,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愈发浓烈深沉。此刻,她那娇柔的身躯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像是风中摇曳的花朵,脆弱得令人心疼。
她深知,自己已然无法再像从前那般无忧无虑地生活下去。因为从踏入宫廷的那一刻起,她的命运便与太宗紧紧相连。那个曾经给予过她无尽欢乐和宠爱的男人,早已成为她生命中的全部色彩。哪怕只是回忆起他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都能令她的心湖泛起层层涟漪。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无情的。如今的她,既无法回到娘家重归自由之身,也不愿从此孤苦伶仃地守着青灯古佛度过余生。每一个夜晚,当寂寞和思念袭来时,她只能默默地蜷缩在角落里,暗自垂泪。
只见她轻轻挪动莲步,身姿婀娜地站起身子,而后步履轻盈、不疾不徐地朝着宫殿的一隅走去。那个角落稍显昏暗,但却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暗阁,这里乃是她专门用以珍藏太宗赏赐给她的那些珍贵诗词以及各种精美礼物之所。
当她来到暗阁前时,略微停顿了一下,接着伸手轻轻推开了那扇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的门扉。随着暗阁之门的开启,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然而这股气息并未让她心生厌恶,反而勾起了她内心深处的诸多回忆。
她小心翼翼地踏入暗阁之中,目光迅速扫过四周摆放整齐的物品,最终停留在了一处显眼的位置。在那里,静静躺着太宗赐予她的最后一幅画作。这幅画被包裹得严严实实,仿佛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幅简单的画像,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
她伸出玉手,轻柔地将画卷拿起,然后慢慢展开。刹那间,画中之人跃然纸上——那正是她自己!但这并非寻常画师笔下的模样,而是太宗亲手描绘出的她。画中的女子面容姣好、眉目如画,美丽动人之余更透露出一种聪慧伶俐之气。尤其是那双眼睛,犹如繁星闪烁般明亮,其中饱含着深深的情意与眷恋。
她凝视着画中的自己,一时间竟有些恍惚,仿佛透过这幅画看到了当年太宗注视着她时的深情目光。她情不自禁地喃喃低语道:“太宗啊,您瞧瞧,我依旧还在此处守候着。可您为何就这样狠心地离我而去呢?”言语之间,泪水已不由自主地顺着脸颊滑落下来,滴落在那幅画上,晕染开一片淡淡的痕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