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时迟,那时快,好个行者,一个筋斗便跃上了南天门。这可把那庞、刘、苟、毕四将吓得不轻,赶忙躬身行礼,而马、赵、温、关四将也都吓得脊背发凉。他们齐声惊呼:“不好了,不好了!那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又来了!”行者却摇着手说道:“诸位不必多礼,也无需惊慌。我此次前来,是为了寻找广目天王。”
那天王听闻行者所言,不禁笑道:“这猴子还是如此存有不善之心,只顾着自己,全然不管他人死活。”行者急切地说道:“快些,快些!莫要再耍嘴皮子了,否则会误了大事!”那天王深知行者的厉害,不敢违抗,只得将罩儿递与行者。
行者接过罩儿,一个筋斗云便按着云头,径直飞到了禅堂房脊之上。他小心翼翼地将罩儿罩住了唐僧与白马、行李,确保他们的安全。随后,他又转身来到那后面老和尚居住的方丈房上头坐下,全神贯注地保护着那件珍贵的袈裟。
此时,那些放火之人已经点燃了大火,火势迅速蔓延开来。行者见状,赶忙捻动诀咒,朝着巽地上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吹将出去。刹那间,一阵狂风骤起,将那火势吹得更加猛烈,火势瞬间变得烘烘乱着,犹如一条凶猛的火龙在肆虐。好火,好火!
但见那景象,黑烟弥漫,红焰熊熊。黑烟浓重,遮蔽了整个天空,连一颗星星都看不见;红焰炽热,照亮了大地,使千里之内都呈现出一片赤红色。
起初,火焰如灼灼金蛇般蜿蜒舞动;接着,火势愈发凶猛,犹如威威血马奔腾而来。南方的三炁在此逞能显威,仿佛是回禄大神施展了法力。干燥的柴草燃烧起来,烈火熊熊,其性凶猛,这情景哪里还谈得上什么燧人氏钻木取火;熟油在门前燃烧,飘起的彩焰比老祖开炉还要壮观。
正是那无情的大火发作起来,又怎能禁得住这有意的行凶作恶呢?它不去弭平灾祸,反而助长了肆虐的气焰。风助火势,火焰飞扬,高达千丈有余;火借风威,灰烬迸溅,直冲九霄云外。
只听得乒乒乓乓的声响,犹如残年的爆竹声;又似泼泼喇喇的声音,胜过军中的炮声。烧得那当场的佛像也无法逃脱,东院的伽蓝也无处躲避。这场大火胜过赤壁之夜的鏖战,赛过阿房宫内的烈火!
这正是星星之火,却能焚烧万顷之田。须臾之间,狂风大作,火势迅猛,将那座观音院烧得处处通红。你瞧那众多和尚,有的搬箱抬笼,有的抢桌端锅,满院子里叫苦连天。孙行者护住了后边的方丈,用辟火罩罩住了前面的禅堂,其余前后火光冲天,真个是照天红焰辉煌,透壁金光照耀!
不曾料到,火起之时,竟惊动了一山的兽怪。在这观音院正南二十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座黑风山,山中藏着一个黑风洞,洞里住着一个妖精。此刻,这妖精正在熟睡中翻身。突然,它瞧见窗门透亮,还以为是天已大亮。起身查看时,才发现是正北方下的火光闪耀,妖精大惊失色道:“呀!这必定是观音院里失了火,这些和尚也太不小心了!待我前去看看,顺便救他们一救。”
好个狡猾的妖怪!他纵身跃上云端,来到烟火下方。果然,冲天大火熊熊燃烧,前方的宫殿和走廊都被火焰吞噬。他大步流星地冲了进去,一边呼喊着让人打水灭火,一边观察四周。忽然,他发现后面的房间没有着火,房顶上还有个人在通风报信。他心中暗自嘀咕:“原来如此。”急忙冲进屋内查看情况。
进入房间后,他看到方丈中间闪烁着霞光和彩气,台上摆放着一个青色毛毡包袱。他迫不及待地解开包袱,眼前一亮——竟是一件锦斓袈裟!这可是佛门至宝啊!财富总是能蛊惑人心,他完全忘记了救火之事,也不再呼叫人来浇水灭火。他紧紧抓住那件袈裟,趁着混乱逃离现场,径直奔向东山。
这场大火一直烧到五更天,才渐渐熄灭。你瞧那些和尚们,一个个赤裸着身子,泪流满面,四处寻找铜、铁等物品,拨开腐败的炭火,寻找金银财宝。有的人在墙壁边搭建简陋的窝棚;有的人则在赤壁下做饭。他们纷纷喊冤叫屈,吵吵闹闹,一片混乱不堪。
却说行者取了辟火罩后,一个跟头翻到了南天门,把它交给了广目天王,并说道:“多谢您借给我!多谢您借给我!”天王收下后说:“大圣真是诚实啊。我还担心你不会还给我这个宝贝呢,我都不知道去哪里找回来,还好你送回来了。”行者笑着回答:“老孙我可不是那种会骗人的人。俗话说得好,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天王接着邀请他:“我们好久没见面了,要不你到宫里坐坐吧。”行者却推辞道:“老孙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可不能像之前那样悠闲地坐在那里聊天了。我要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实在没有时间啊。下次再说吧!下次再说吧!”说完便急忙告别了天王,从云端坠落下来。再次看到太阳星的时候,他径直飞到了禅堂前面,然后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蜜蜂,飞进了禅堂里面。变回原来的样子观察时,发现师父还在睡觉呢。于是行者大声喊道:“师父,天已经亮了,快醒醒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