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士兵眼中满是不甘,身体缓缓倒下,鲜血在土地上蔓延开来。
赵伟学在远处将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怒火在心中熊熊燃烧。
他迅速举起步枪,瞄准日军中队长,然而这家伙像个疯狗般不断晃动,使得赵伟学难以瞄准。
就在这时,日军中队长瞅准了林海轩,如饿狼般向着他猛冲过去。
在他即将接近林海轩的那千钧一发之际,赵伟学果断地扣动了步枪扳机。
“砰!”
一声清脆的枪响,子弹如同流星般飞射而出,带着赵伟学的愤怒与决心,精准地射入日军中队长的脑袋。
只见那日军中队长身体猛地一震,手中的指挥刀“当啷”一声掉落,整个人直挺挺地向前扑倒,溅起一片尘土。
那些原本被日军中队长带动着疯狂抵抗的日本兵,看到他们的头儿瞬间倒下,顿时如同一盘散沙,士气全无。
三连的战士们趁此机会,更加勇猛无畏地向日军发起最后的攻击。
“杀!
为牺牲的弟兄们报仇!”
林海轩怒吼着,手中的刺刀接连刺倒几个日本兵。
战士们受到鼓舞,喊杀声震天,与剩余的日军展开了最后的殊死搏斗。
在三连战士们的英勇奋战下,日军渐渐失去了抵抗能力,纷纷倒下。
而那些皇协军,看到日军大势已去,早已吓得瘫倒在地,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嚣张气焰。
战斗终于结束了,战场上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和刺鼻的血腥味。
三连的战士们虽然成功击退了日军,但也付出了不少伤亡。
赵伟学看着那些牺牲的战士,心中悲痛万分,他们都是为了保护村民,为了抗击日寇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赵伟学走到战士们中间,大声说道:“弟兄们,今天大家都很英勇!
我们成功救下了村民,也消灭了这些可恶的鬼子和汉奸。
但我们的兄弟也倒下了不少,他们是英雄,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
战士们纷纷点头,眼中满是对牺牲战友的缅怀和对日寇的仇恨。
此时,村民们围了过来,他们眼中噙着泪水,对战士们充满了感激。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上前,紧紧握住赵伟学的手,声音颤抖地说:“谢谢你们啊,你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要不是你们,我们全村人都得遭殃。”
赵伟学看着这些朴实的村民,坚定地说:“大爷,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们就是为了保护老百姓,打击日寇。
大家先别伤心,赶紧看看村子里的情况,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们说。”
这时,一些村民面露担忧之色,他们深知日军和汉奸睚眦必报,害怕日后会遭到残酷的报复。
于是,有几位村民犹豫再三后,鼓起勇气请求赵伟学把他们的子女收下,希望子女能跟着部队离开这个危险之地,同时也为抗击日寇出一份力。
赵伟学对于村民们愿意把子女送到队伍,内心其实是很高兴的。
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无疑能壮大队伍的力量。
但他也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必须让村民们深思熟虑。
所以,他表面上严肃地说道:“大家要想好,我们部队是路过这里,一会就要离开。
这意味着你们的孩子可能要面临更多的危险,而且可能长时间都无法与你们相见。
大家考虑清楚了再决定。”
村民们听了赵伟学的话,陷入了沉思。
有的父母面露难色,最终还是舍不得孩子离开,放弃了这个念头。
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村民,怀着对日寇的仇恨和对子女未来的期望,坚定地选择把子女送到部队。
他们觉得,只有把孩子交给这样英勇的队伍,才能让孩子在抗击日寇的道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能让孩子在残酷的战争中得到更好的保护。
最后,经过一番抉择,有30多个年轻的男男女女加入了部队。
这些年轻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告别父母,毅然决然地站到了队伍之中。
与此同时,这场战斗还俘虏了50多个皇协军,并且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收获颇丰。
其中包括五挺完好的轻机枪和三门掷弹筒,这些武器装备对于赵伟学的部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大大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赵伟学看着这些新加入的成员和缴获的武器,心中既有喜悦,也有忧虑。
喜悦的是队伍力量得到了补充和增强,忧虑的是接下来的行程将会更加艰难,日军必定会因为这次挫败而疯狂报复。
在临走前,赵伟学再次叮嘱村民:“乡亲们,日军肯定不会轻易放过这次的事,大家尽量到山里躲一阵。
等风头过去了,再回来。
我们会继续打击日寇,保护大家的安全。”
村民们纷纷点头,感激地看着赵伟学和战士们。
他们深知,这些战士们是真正的英雄,是他们在黑暗中看到的希望之光。
赵伟学率领着部队,带着新成员和缴获的物资,和大部队会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