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未亮,浓稠的夜色如墨般笼罩着十字坡,只有包子铺的窗户透着昏黄的光。孙二娘起身点亮油灯,那盏灯是张青亲手打造的,灯座上还刻着他们初次相遇时的场景,如今灯油晃荡,光影摇曳,似在诉说着往昔。
她走到灶台边,揭开锅盖,舀起一瓢水,倒入放好面粉的瓦盆里,手腕用力,开始揉面。每一下揉动,都带着她对张青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她还记得张青常说:“二娘,咱这包子,得揉得劲道,就像日子,得过得扎实。”灶膛里的火已经生起,时迁蹲在一旁,不时往里面添柴,火星溅到他脸上,他也浑然不觉,只是紧盯着孙二娘,仿佛这样能给她力量。
玉箫郎君则在擦拭他的箫,箫身是用西域的寒玉制成,吹出来的声音能摄人心魄。他抬头望向窗外,眉头微皱:“二娘,漕帮传来消息,金国的密使已经到了汴京,身边跟着的护卫,都是血手盟的高手。”孙二娘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随即又加快了速度:“来得好,省得我们去找他们。”
包子铺外,寒风呼啸,吹得招牌嘎吱作响。街上空无一人,只有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孙二娘把揉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用湿布盖好,让它发酵。她走到墙边,取下挂着的柳叶刀,轻轻擦拭着刀刃,刀身上的寒光映照着她坚定的面庞。
“时迁,你去联络一下赵寻,让他带着赤焰军旧部做好准备。玉箫,你继续盯着血手盟的动向,一有消息,立刻回报。”孙二娘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任务,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时迁和玉箫郎君领命而去,包子铺里只剩下孙二娘一人。
她坐在桌前,看着墙上张青的画像,轻声说道:“青哥,你放心,我一定会为你报仇,为赤焰军洗刷冤屈。”说着,她的眼眶微微泛红,但很快,她便振作起来,拿起针线,开始修补包子铺的桌布。
天色渐亮,十字坡上渐渐有了行人。卖菜的老农挑着担子路过,看到包子铺的门开着,笑着打招呼:“孙娘子,今天又这么早啊!”孙二娘笑着回应:“是啊,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嘛!”说话间,她已经把桌布修补好,起身把蒸笼摆上灶台。
包子的香气很快弥漫开来,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几个孩童围在门口,眼巴巴地看着蒸笼,孙二娘见状,笑着拿出几个包子,递给孩子们:“拿着,小心烫。”孩子们接过包子,欢欢喜喜地跑开了,笑声在街道上回荡。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清晨,危险正悄然逼近。血手盟的密探已经盯上了包子铺,他们躲在暗处,观察着包子铺里的一举一动。为首的密探是个瘦高个,名叫李三,他的眼神中透着阴狠:“哼,孙二娘,看你这次还能逃到哪里去。”
中午时分,包子铺里坐满了食客。孙二娘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留意着周围的动静。突然,一阵马蹄声传来,一个骑手在包子铺前停下,他跳下马,走进铺子,摘下斗笠,露出一张冷峻的脸——正是赵寻。
“二娘,我来了。”赵寻的声音低沉有力。孙二娘看到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来了就好,我们正等着呢。”两人走到里屋,时迁和玉箫郎君也随后进来。赵寻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铺在桌上:“这是我好不容易弄来的,上面标着金国密使的驻地,还有血手盟的布防图。”
众人围在地图前,仔细研究着。孙二娘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这里是他们的粮草库,我们可以先从这里下手,断了他们的补给。”时迁点头表示赞同:“我可以带着几个兄弟,趁夜摸进去,放一把火,把他们的粮草烧个精光。”
玉箫郎君则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这样做太冒险了,万一被他们发现,我们就陷入被动了。我觉得我们可以先派人混入他们的驻地,摸清他们的虚实,再找机会下手。”孙二娘沉思片刻,最终采纳了玉箫郎君的建议:“好,就这么办。玉箫,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你要小心行事。”
玉箫郎君领命而去,孙二娘又转向赵寻:“你带着赤焰军旧部,在城外埋伏好,一旦城里有动静,就立刻杀进来。时迁,你继续负责联络各方,确保消息畅通。”安排妥当后,众人各自散去,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夜幕降临,汴京城里灯火通明。玉箫郎君扮成乐师,带着几个手下,来到金国密使的驻地。他手持箫管,吹奏着悠扬的乐曲,很快便吸引了守卫的注意。守卫们被他的音乐所吸引,放松了警惕,玉箫郎君趁机混入了驻地。
在驻地内,玉箫郎君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他发现,金国密使和血手盟的首领正在商议着什么,旁边还摆放着一些机密文件。他心中一动,悄悄靠近,想要听听他们在说什么。
然而,就在他靠近的时候,一个守卫突然发现了他:“什么人!”玉箫郎君心中暗叫不好,立刻转身就跑。守卫们见状,纷纷追了上去。玉箫郎君一边跑,一边吹奏着箫曲,箫声中蕴含着强大的音波,将追来的守卫震得东倒西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