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美人一旦下定了决心,便不再犹豫。
她知道,直接派人去流云轩给苏锦屏送信,风险太大,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她必须用一种更隐晦、更符合她身份的方式来传递警告。
她想到了……画。
琴棋书画,是她最擅长的。而画,尤其是写意山水或者花鸟,最是能寄托情思,传递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信息。
她要画一幅画,一幅能让苏锦屏看懂其中危险寓意的画。
画什么呢?
直接画刀枪剑戟?
太直白,也太不符合她的风格。
画暴风雨?似乎也不太贴切。
安美人在书案前沉思良久,目光再次落到墙上那个“枯木禅心”的壁挂上。枯木……禅心……自然……
对了!就从“自然”入手!
苏锦屏不是喜欢“师法自然”吗?那她就画一幅“自然”的景象,但在这看似平静的自然景象中,暗藏杀机!
她铺开一张上好的宣纸,亲自研墨,然后提起画笔,凝神屏气。
很快,一幅水墨画的雏形,便出现在纸上。
画的,是一片看似宁静的竹林。几竿修竹挺拔清俊,竹叶疏疏朗朗,随风微动。旁边还有几块玲珑的山石,一块平地上生着几丛……看似普通的野草?
乍一看,这幅画意境清幽,笔触淡雅,很符合安美人一贯的风格。
但是,如果仔细看……
那几竿修竹,虽然挺拔,但顶端的竹叶却显得有些焦黄枯萎,仿佛生机正在被悄然扼杀。
那几块山石,形态虽然玲珑,但棱角过于分明,带着一种冷硬和威胁感。
而那几丛看似普通的野草……如果对草药稍有了解,或者像苏锦屏那样喜欢翻看《草木简谱》的人,或许能认出来,那里面……夹杂着几株……毒堇?!(一种有剧毒的植物,古代常被误认为芹菜或茴香)
最关键的是,在画面的不起眼的角落里,安美人用极淡极淡的墨色,画了一只……正在悄然逼近竹林和毒草的……毒蝎!
这只毒蝎画得极其隐晦,几乎与山石的阴影融为一体,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但一旦发现了,再结合画面中那些看似平静却暗藏危机的元素……
其寓意,不言自明!
——看似平静的竹林(苏锦屏所处的环境),实则生机受阻(枯萎的竹叶),暗藏危机(毒草、山石)。
而更致命的危险(毒蝎),正在暗处悄然逼近!提醒画中人(或者看画人)要万分小心,提防来自暗处的毒手!
安美人画完这幅画,仔细看了看,觉得自己的用意已经表达得足够清晰,但又足够隐晦。只有像苏锦屏那样心思细腻、又懂点“自然”门道的人,才可能看懂其中的深意。至于其他人,只会觉得这是一幅意境清幽但略带萧瑟的水墨画罢了。
画好了,接下来就是怎么送出去。
直接送给苏锦屏?不行,目标太明显。
安美人想了想,目光落在了那幅画的落款处。她没有署自己的名字,而是……模仿着苏锦屏送给她的那个壁挂上隐约可见的、极其简单的“苏”字落款风格(也许苏锦屏随手划拉的,被安美人记住了),用极淡的墨色,在角落里画了一个……类似兰草叶子的、抽象的符号。
这个符号,懂的人自然懂(比如苏锦屏,她可能会联想到自己常用的“自然”元素),不懂的人,只会觉得是画家的一个闲章或者装饰图案。
然后,她把画小心地卷好,放进一个普通的画筒里。
她叫来心腹宫女墨画:“墨画,你把这幅画,拿去给尚宫局的崔嬷嬷送去。”
“送给崔嬷嬷?” 墨画愣住了,“主子,您……您怎么想起给崔嬷嬷送画了?她……她老人家怕是……欣赏不来这个吧?” 崔嬷嬷是出了名的不通文墨,只认规矩。
“就是要她欣赏不来。” 安美人嘴角勾起一抹浅笑,“你就跟崔嬷嬷说,这是我近日闲来无事,随意涂抹的一幅小画,没什么特别的。
只是觉得……嗯……画了些竹子山石,或许……合了嬷嬷您‘刚正不阿、劲节长青’的品格?就算嬷嬷不喜欢,拿去……垫桌角或者……赏给下面哪个喜欢的小宫女也行。”
她故意把话说得轻描淡写,甚至有点“贬低”这幅画的价值,还暗示崔嬷嬷可以随意处置。
墨画虽然不完全明白主子的用意,但还是点头应下:“是,主子。奴婢明白了。”
安美人这么做,目的有三:
一,通过崔嬷嬷这个看似最不可能、但也最安全的“中转站”来传递信息。崔嬷嬷肯定看不懂画里的深意,也不会多想,只会觉得是安美人一时兴起送来的“应酬”之礼。
二,她故意让墨画说那番话,就是暗示崔嬷嬷这画不重要,可以随意处置。以崔嬷嬷的性格,她八成不会自己留着,很可能会随手放在一边,或者……真的赏给下面的人。
三,她期望着,在某种“机缘巧合”之下,这幅画……能够辗转流传到……苏锦屏的手里或者眼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