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秋风吹过,带来丝丝凉意,却吹不散朝堂上那股紧张压抑的气氛。刘弘端坐在龙椅之上,眉头拧成了个“川”字,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站着的大臣们,心中烦闷不已。
摆在他面前的,不仅是边境的隐患,还有朝堂内部日益激烈的党派纷争。这些大臣们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但暗地里却各自为政,明争暗斗,让他这个皇帝也感到颇为棘手。
刘弘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开口说道:“众爱卿,匈奴虽暂时退兵,但难保不会卷土重来。朕有意加强边防建设,不知诸位有何高见?”他的声音在大殿里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话音刚落,武将王猛便率先站了出来。他身材魁梧,声如洪钟,双手抱拳,朗声道:“陛下,依微臣之见,咱得加大兵力部署,多派些精锐部队守在边关,看那些匈奴还敢不敢来撒野!”说罢,他还在空中挥舞着手臂,仿佛已经置身于战场之上,与匈奴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苏琳站在一旁,她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对王将军的提议有些疑虑。她深吸一口气,然后用一种轻柔但却坚定的声音说道:“王将军所言不无道理,然而,一味地增兵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能会引起匈奴的警觉。依微臣之见,我们不妨先从加强边防工事入手,同时训练当地的民兵,让他们熟悉地形,协助防守。这样一来,既可以节省开支,又能增强边防的实力。”
苏琳的话音刚落,朝堂上的大臣们便开始窃窃私语,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然而,就在这时,一直对苏琳心怀不满的钱坤突然冷哼一声,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嘲讽和不屑。
“苏丞相,你这算盘打得倒是精啊!”钱坤阴阳怪气地说道,“可是,万一战事吃紧,那些民兵能顶得上用场吗?他们不过是些乌合之众,怎么可能与匈奴的铁骑相抗衡?别到时候误了大事,你可担待不起!”
李风一听,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下来,他眉头紧蹙,眼神犀利地盯着钱坤,向前迈了一步,浑身散发出一股冷峻的气息。
“钱大人,”李风的声音冷冰冰的,仿佛能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不满,“苏丞相的提议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不是你口中所说的那般草率。民兵虽然比不上正规军,但他们对当地的地形、环境都非常熟悉,这在防御战中可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可不像某些人啊,整日里只晓得在朝堂之上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然而真到了需要他们出谋划策、解决问题的紧要关头,却连一个能派得上用场的主意都想不出来!”
钱坤听到李风这番话,气得满脸涨得通红,仿佛能滴出血来一般。他怒目圆睁,死死地盯着李风,嘴巴张得大大的,想要立刻反驳回去,但不知为何,却被李风那强大的气势给压制得有些喘不过气来,竟然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紧张时刻,刘弘不紧不慢地摆了摆手,示意两人都先安静下来。他的目光先是在苏琳和李风身上停留了一会儿,接着又转向了钱坤,最后缓缓地开口说道:“好啦,都别再争吵啦!苏丞相提出的这个建议,确实具有相当的可行性,那么就暂且按照这个方法去执行吧。王猛,你负责从军队中精心挑选出一批精锐之师,加强对边关地区的巡逻力度;苏丞相和李风,你们二人则去督促办理边防工事的加固以及民兵训练等相关事宜。”
众人听了刘弘的话后,如蒙大赦一般,纷纷领命离去。苏琳和李风也不例外,他们并肩走出宫殿,一路上谁都没有说话。
然而,李风心中的怨气却如火山一般,越积越多,终于在踏出宫殿大门的那一刻,他再也按捺不住,愤愤地抱怨道:“这钱坤真是阴魂不散,每次都要出来捣乱,真不知道他安的什么心!”
苏琳听了,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转头看向李风,轻声安慰道:“不必理会他,他无非是心生嫉妒罢了。我们只要始终心怀大汉,对国家和百姓问心无愧,便无需在意他人的闲言碎语。”
李风听了苏琳的话,心中的怨气稍稍平息了一些,但还是有些愤愤不平。正当他还想说些什么的时候,突然看到长公主刘萱正缓缓朝他们走来。
刘萱面带微笑,步履轻盈,仿佛春天里的花朵一般。她走到苏琳和李风面前,柔声说道:“苏丞相,李风,你们这是准备前往处理边防事务吗?”
苏琳赶忙点头回应道:“正是如此,长公主。这边防之事至关重要,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故而绝不能有丝毫懈怠。”
刘萱不禁叹息一声,她心中自然明白这件事情的利害关系,同时也深知苏琳和李风二人的辛苦。稍作停顿后,刘萱忽然想起了近日在民间听到的一些传闻,于是连忙开口问道:“哦,对了,我听闻近日民间有一些传闻,说是朝廷有意增加赋税,这可导致百姓们人心惶惶啊!不知此事你们可有耳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