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云雾缭绕、仙气氤氲的方寸山上,气氛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文始真人一袭道袍,衣袂飘飘,神色冷峻,口中念出一声“无量天尊”,声音仿佛裹挟着山间的清风,悠悠飘荡,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目光如电,冷冷地射向对面的南宫琉璃,一字一顿地说道:“南宫琉璃,你如今已是插翅难飞,我劝你还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吧!看在师尊的面上,我们尚可放你一马。倘若你不听我苦口婆心的劝告,今日这一劫,你是无论如何也逃不过去的。”文始真人这话看似给了南宫琉璃一条生路,实则话里藏刀,其真实意图是要将南宫琉璃再度逼回葫芦僧的心牢之内,让他永无出头之日。
南宫琉璃听闻此言,先是微微一怔,随后嘴角上扬,发出一阵轻蔑的“呵呵”笑声,那笑声中满是嘲讽,仿佛在嘲笑文始真人的惺惺作态。“伪君子!”南宫琉璃毫不留情地骂道,“刚才还恨不得将我挫骨扬灰,现在却装得道貌岸然,充当什么得道神仙、好心善人!”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愤怒与不屑,直视着文始真人,仿佛要将他虚伪的面具彻底撕开。
此时,文始真人眼角余光瞥见东西南北方向皆有援兵赶来。这些援兵个个气宇轩昂,都是江湖上成名已久的高德之士。文始真人心中暗自一惊,他深知若是被这些人看到自己气焰嚣张、咄咄逼人的样子,背离了道家清静无为、不喜不怒的宗旨,定会被三教一家的朋友们笑话。对他而言,自己颜面丢失事小,可老子李长庚的清誉绝不能有半分污点。
想到此处,文始真人轻轻摇了摇头,脸上装出一副扼腕痛惜的神情,叹道:“既然南宫前辈如此执迷不悟,贫道也实在是无可奈何啊。”说罢,他双手在胸前打了一个道门稽首,又一次高声唱念“无量天尊”。这一声“无量天尊”,既是对南宫琉璃发出的最后通牒,也是对东边正迅速赶来的两道身影的回应。
眨眼间,两道身影如流星赶月般按下祥云,稳稳地落在文始真人面前。来者二人皆是道士打扮,一位身材高大挺拔,风姿飒爽,浑身散发着英气,气质飘逸绝伦,背后背着一口带有七根金黄色剑穗的青釭剑,正是文始真人的大师兄王全真,道号“重阳子”;另一位腰悬宝剑,手中捧着天师印,身着黄色道袍,身高八尺,双目炯炯有神,相貌堂堂,犹如一座巍峨铁塔,他便是文始真人的三师兄张辅汉,道号“正一真人”。
文始真人见两位师兄到来,顿时喜上眉梢,脸上的笑容如同春日盛开的花朵般灿烂,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此刻的他,就像一个在外面与人打架被欺负得毫无还手之力的孩子,突然看到自家大人赶来撑腰一般,心中满是欣喜与安心。
王全真率先对着南宫琉璃施了一礼,态度恭敬却又不失威严,说道:“前辈,实在不好意思,我七师弟年轻气盛,不懂事,还望南宫前辈大人不计小人过,原谅我家师弟的冒失!”然而,他的这一番道歉看似诚恳,实则暗藏玄机,既维护了师弟的颜面,又巧妙地给南宫琉璃施加了压力。
张辅汉则转头对着自己的小师弟文始真人说道:“你这个家伙,面对如此强敌,为何不发道门传信符?真以为自己能单枪匹马地硬刚南宫琉璃吗?”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却也饱含着对师弟的关切。
文始真人笑了笑,神色间略带一丝尴尬,解释道:“我一时轻敌了,没想到南宫琉璃这头垂垂老矣的骆驼,竟然还是比我这匹千里骏马本事大!”他和张辅汉这番对话,没有使用道门特有的心声言语,而是大模大样地说了出来,王全真和南宫琉璃都听得清清楚楚。令人意外的是,王全真并没有阻止或呵斥两位师弟的自大与无理,仿佛默许了他们的行为。
南宫琉璃听到这些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怒火,他暗自咽了咽唾沫,强压着心中的愤怒。他可不是那种能忍受别人羞辱的人,尽管自己已经在江湖武林中沉浸了五百年之久,可他“狂徒”与“剑魔”的称号可不是白叫的。这两个称号在江湖中分量十足,随便拿出一个,都能在江湖中掀起千层浪、万里涛。
南宫琉璃看着眼前的王全真,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厌恶,他觉得王全真也不是什么善茬。刚见面时,王全真还在为小师弟的鲁莽赔罪,可当自家师弟出言不逊时,作为大师兄的他却不出言呵斥,这明显是没把自己放在眼里。南宫琉璃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如今的江湖早已今非昔比,不再是讲资格与辈份的时代了,而是一个实力至上的江湖。
王全真眯着一双丹凤眸,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对着南宫琉璃缓缓说道:“南宫前辈,您本本分分地度过了五百年,难道真要为了一个小和尚而身死道消吗?这实在是不值当啊!”他的话语看似是在劝阻南宫琉璃,实则暗藏威胁。在南宫琉璃听来,王全真表面上是让自己不要惹事生非,可背后的意思却是要自己老老实实成为笼中鸟、网中鱼,不要意气用事,否则性命堪忧。更深一层的含义,这简直就是杀人诛心。若是南宫琉璃听从王全真的话,乖乖滚回葫芦僧的心牢,那他从此就会有名无实,不足为惧,活着也和死了没什么两样。而且王全真也早已料到南宫琉璃不会听从他的建议,所以他认定南宫琉璃今日必死无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