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钱枫不是口头说,而是提前准备了一份报表递给苏临。
壹基金干的事不少都涉及机密,钱枫可不敢当着这么多人说出来,万一传出去就麻烦了。
苏临接过报表仔细看。
先说壹基金,他们用一个月的时间买了喳打银行市面上6%的股份,再加上之前从船王包钰钢那儿买的14%,现在苏临总共持有喳打银行20%的股份。
上个月,他们还往樱花投了十亿美金,买它的股票。
现在樱花的股市涨得慢了点,但还没到顶,还能赚点小钱。
“注意盯紧了,懂吗?”苏临叮嘱道。
苏临也不确定自己穿越这件事会不会影响未来,所以樱花那边的股市一定要多留意。
“是,老板。”钱枫一脸严肃地回答。
樱花那边的股市,钱枫一刻都不敢松懈,派了不少人盯着,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能第一时间知道。
谷达和于川还在内地,没法汇报上个月的情况。
“陈海。”
苏临看向陈海。
“老板。”陈海立刻站了起来,他知道老板叫自己肯定是有事,马上拿出一份计划书放到桌上。
“老板,时间太紧了,我就简单做了个大概的发展规划。”
没办法,就一天时间,能做个大概已经很不错了,要是细究,根本来不及。
“我先看看。”苏临说着,翻开计划书看起来。
果然不愧是大师级的技能加持,虽然这计划书字迹有些潦草,只是个大概框架,但在苏临眼里已经挺好了。
陈海负责的项目是海之梦**。
计划书里提到,海之梦**最开始应该在全啯范围内铺开,别只局限在辽省一个地方。
根据内地当时的经济环境,海之梦**首先要在各省会城市的市中心建一个分店,先用省城的分店覆盖整个省,等内地经济发展起来后再逐步进入地级市。
同时为了防止以后地价上涨导致成本提高,可以现在先囤块地,等需要的时候直接建就行。
看完这份计划书,苏临心里豁然开朗。
一直以来,苏临的海之梦**都是参考万达的万达**模式在做。
后来万达**在很多城市都有,苏临差点忘了,现在才八十年代呢。
一个省只要建一座海之梦就够了,没必要在同一个省里建太多,分出去的还是自己的顾客群,有点得不偿失。
“嗯,海之梦的发展规划确实不错。”苏临满意地对陈海说。
要是按苏临之前的打算,肯定得多绕些弯子,还得多花不少钱,现在他手头没这么多闲钱可以随便挥霍。
“照你的计划来吧,海之梦的事就交给你了。”苏临看着陈海,说道。
“好的,老板。”陈海激动地回答。
没什么比老板表扬一句更让他开心的了。
“方华,把你的方案拿给我看看。”苏临看向方华说道。
“好的,老板。”方华说完,把方案递给了苏临。
方华负责两个项目,一个是华来士,另一个是海底捞。
在他的计划里,先发展华来士比较好。
毕竟肯德基已经进入内地市场,不能让肯德基独占鳌头。
而且,任何品牌都一样,先入为主的印象很重要。
如果华来士不赶紧跟上,将来很可能就被肯德基甩在后面了。
餐饮业就是这样,一旦落后了,再想赶上来可不容易。
首先,华来士要在各地火车站附近开分店,之后再根据内地的发展情况,从火车站逐步扩展到整个市区。
至于海底捞,除了口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服务。
这得等海之梦建好之后,在里面开分店。
…………
因为海之梦建成后肯定会引来大批顾客,那时全啯连锁的海底捞开业,一定能迅速火起来。
未来随着内地经济回暖,再考虑在市区其他地方开店。
总的来说,海底捞和海之梦一样,一个城市只要一家就够了。
“嗯,计划不错。”苏临点点头,看着方华说,“就按你说的办。”
“好的,老板。”方华点头答应。
现在这些项目总算有人负责开发了。
苏临想了想,最终决定亲自监督沪市和京城的项目。
这两个地方涉及的资金太多了,沪市至少要三十亿美元以上,京城预计也得二十亿美元左右。
单单这两项加起来就需要五十亿美元。
再加上开华来士、建海之梦等所需的资金,全算在一起,要想把这些产业搞得成熟,没有上百亿美元根本不行。
“苏冰,我们现在有多少钱?”苏临转头问旁边的苏冰。
苏冰清清楚楚地说:“老板,上个月非乐赚了六十亿美元,赚了二十亿美金,加上自然棠的二十八亿美金,劳斯来斯的六亿美金,还有娅视和熊猫电影一起九亿港币,现在咱们手里有四百二十亿港币流动资金。”
虽然上个月苏临去了内地,没在香江,可昨天刚回来,苏冰就把这些事都弄清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