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历史长河之上的宏观视角下,
人联纪元第30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
人类文明的总人口在这一年突破了八十亿,分布在地面,月面,以及火星。
月面常驻人口和智能工业规模一同膨胀到了一个崭新阶段。
对于火星的开发建设在人联纪元第25年进入快车道,仅数年时间过后,
就在这一年,完成了关键的一步——火星表面智能工业规模的独立扩张。
由火星表面智能工业区独立支撑起了,火星智能工业规模再扩张的需要。
也就是说,到这一阶段,
即便是地面和月面智能工业集群不再参与,仅凭火星表面已经有的智能工业区,也已经能够自行完成对火星的进一步开发建设,以及火星智能工业规模的继续发展,顶多就是速度慢一点。
人们在这一年,进行了隆重的庆典活动,
人类文明,在这一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与繁荣。
……
人联纪元第30年之后,
人类文明的发展倒是没有就此停滞了,依旧在继续发展。
火星常驻人口数量,工业规模,资源产出规模,依旧没有达到人联的期待,
在小行星带中设置的资源开发区域,也依旧需要继续增加。
对金星区域的开发建设,也依旧还没有完全达到原本地外行星开发建设的预期。
人联纪元第31年,
前一年那前所未有的庆典活动,给所有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但时间总是要继续往前,生活和社会的运转已经重新回到了正轨。
这一年,
加上来自于地面城市的移居人员,以及火星社养局通过人体繁育装置按计划的培育,
火星表面各城市的常驻人口总数,突破了四千万,以一种迅猛的速度,追赶着更早完成初步开发建设的月面。
这个时候,
新的火星表面城市的建造,以及已经建造完成的火星城市内,人类社会运转的各种需要,基本已经完全依赖于火星表面智能工业群的工业生产力,
顶多是来自于地球,月面,或者小行星带的资源,提供一些火星缺少资源的补充。
人联纪元第32年,
在环绕金星同步轨道的智能工业带,同样实现工业规模再扩张的工业生产能力之后,
原本的智能工业‘细丝带’,开始以一天一变的速度横向变宽了。
金星‘细丝带’智能工业带,不再只是向其他人类聚居行星提供加工后的资源和材料,
也直接提供用于人类社会运转基本需要,以及人类文明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工业产品。
同一年,
小行星带辽阔的范围内,被之前由负熵研究院划定的若干个资源富集区域内,均已经有了用作资源开发的大量智能机械,以及用作资源材料加工的一定智能工业。
人联纪元第33年,
火星表面各智能工业群配合,完成了首艘由火星区域建造的电推进飞船,
这是继地面智能工业,月面智能工业,人联内,第三处有独立产出大型电推进飞船的地方。
人联纪元第34年。
金星细丝带智能工业带晚了火星一步,但依赖于一些其他区域的资源供给,
同样实现了,在火星区域的电推进飞船建造。
人联纪元第35年。
大量电推进飞船更进一步被生产出来了。
从地面到月面,从月面再到小行星带,火星,金星,
各区域之间存在的概念,已经更加贴近于早期地面各城市之间的概念。
如果最早的时候,是有地面各巨型城市智能工业区的智能工业构成了一个属于人类文明的超级智能工厂,
那此刻,就是地面智能工业,月面,火星,金星,乃至于单纯负责资源开采的小行星带智能工业,
构成了一个人类文明,在太阳系范围内,更大规模的超级智能工厂。
由大量大型,巨型电推进飞船来往,形成的地月,地火,地金,地球到小行星带之间的繁忙航线,
就是这个人类文明超级智能工厂内的,新的‘传送带’,
忙碌着,繁忙而紧密地运转着,将整个人联内的智能工业区连接和统筹在了一起。
每时每刻,都产生着巨量的生产力。
时间,
再继续来到了人联纪元第36年。
这一年,
虽然负熵研究院,人联没有组织什么庆祝活动,
但时逢秦裕院士一百岁整,
人们自发的,在网络上,在现实中,为秦裕院士不断送出着祝福。
虽然没有像之前为人类文明人联纪元30年的庆典那样一时的盛大场面,
但却断断续续,持续了36年一整年。
在整个人联内,从地面到月面,从月面到火星,
这一整年,不少地方都能够看到秦裕院士的名字,以及人们自发为秦裕院士送上的祝福。
网络上,人们自发为秦裕院士一百岁送上的祝贺,以各种形式,也持续不断,直到这一年彻底结束,都依旧显得格外热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