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联纪元115年。
这一年,秦裕明面上已经179岁,
即便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类来说,也已经是一个年迈的岁数。
秦裕选择从文明交流区,返回到了地面陵川城。
对于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基于他提出的大一统理论的再研究,再发展,
以及基于大一统理论的,无工质推进引擎,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等技术的研究,
秦裕也就是偶尔关注一下,并没有过多参与。
对于秦裕来说,这一世他想要做的事情,已经做得差不多了。
秦-人联-斯托大一统理论,大概就是明面上他这一世最后一项研究成果。
……
同一年。
由于不再需要那么多生产力消耗到文明级基础实验装置的建造和相应基础实验上,
按照此前的人口增长策略,
人联将每年的人口增长,从1.5亿上调到了3.5亿,
不光回调到了原本的水平,还额外提升了一些。
而这一年,人类文明的总人口是280亿,
其中大部分依旧是生活在地面各大洲的巨型城市内,
地外,生活在火星,月面,木卫,土卫,海卫等位置星际城市内的人们,则是依次递减。
而相应的,人类文明中,隶属于负熵研究院各研究所的研究员总数,也已经突破了五百万人,逼近着六百万。
此外,
斯托文明内,基本也是一样,
虽然没有办法像人类文明这样轻松调整每年的新增人口,
但还是回调了斯托文明中,中层个体的预期寿命。
对于双方文明来说,都暂时算是从先前那有些孤注一掷的状态中脱离了出来,回到了较为正常的轨道。
……
同年。
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的重心,都逐渐在朝着,基于基础理论的突破,实现更进一步具体技术突破上继续转移。
但显然,这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了。
在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都想实现的几项重要技术上,
除了理论,也还有一些具体技术,材料,工程领域的障碍存在。
只不过,对比之前,此刻有了理论支持,
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对于这些重要技术的实现,都比较乐观。
只是双方文明研究者,坚持着这方面探索,
偶尔,也对无工质推进,量子通信,几条基于基础理论,能够实现的几条理论思路进行一些交流和合作。
在时间来到再次年,
人联纪元116年时,
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还在无工质推进技术的合作科研项目中,共同构建了一个‘引力实验装置’,
来验证基于电磁力对于引力的干涉情况,以确定目前双方文明在引力上的认知,能够对无工质推进技术的研究带来什么作用。
……
人联纪元117年。
针对引力,量子领域,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在大一统理论的基础上,再合作进行了一些研究。
双方文明都在理论基础的突破之后,摸索着文明技术继续向下发展的道路。
在基础理论突破之后的这几年时间里,
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内部,都算是比较安静。
专注着,围绕着秦裕大一统理论研究的同时,也没有什么超级工程在进行。
不过到这一年时,
还是有一些事情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一件有些出乎人们预料,发生之后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斯托文明准备从太阳系离开了。
……
这一年,秦裕在外人看来,虽然还算有些精神,但终究已经难免垂垂老矣。
斯托文明在表达将要离开太阳系内的想法时,
为表示对人类文明和秦裕院士的尊重,
依旧由斯托文明那位斯厄斯,带领一个斯托文明代表团,到访了人类文明的母星。
当面和秦裕提及了这件事情。
“……秦裕院士,斯托文明准备离开了。我们将离开太阳系,继续在宇宙中迁徙下去。”
斯厄斯主动伸出手,代表斯托文明,与秦裕握手。
斯托文明要离开的事情,
仔细探究起来,其实也不算太意外。
斯托文明是一个长期在宇宙中迁徙的文明,
与人类文明的合作和交流,虽然让斯托文明获得了极大的收益,
但这不是斯托文明一直留在太阳系的理由。
或者说,对于斯托文明的神圣决策者来说,和人类文明交流获得的巨大收益,
本身就是在证明,斯托文明作为一个迁徙文明,在宇宙中和不同文明接触这个策略的正确性。
而且,
斯托文明与人类文明能够较为友好的合作和交流,
基础就来源于,斯托文明早晚都要离开。
要是此刻斯托文明说自己要留在太阳系或者太阳系附近安静,那双方文明的交流接触可能就没有办法那么友好了。
此外,
斯托文明选择这个时候离开,当然也是因为,
在太阳系这里,斯托文明已经获得了最大的收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