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故意讲了个关于死老鼠的笑话,把关林之逗得哈哈大笑。
正聊得开心,突然有个胖子过来打招呼:“嘿,这不是关林之嘛!”
关林之一抬头,立刻认出了对方:“王导演,真是太巧了!我和朋友在这儿吃饭呢。”
她随即给两人介绍:“阿邦,这位是新锐导演王金。”
“王导,这位是和盛财务公司的经理顾邦。”
两人礼貌地握了握手,交换了名片。顾邦热情地说:“原来是王导演,久仰大名!”
王金以为这只是寻常的客套话,哪里知道顾邦早已看出了他的潜力——这位看起来憨厚的胖子,以后可是商业片领域的大咖。
王导演连忙摆手:“邦哥太客气了,我就是个刚入行的小导演,还在学习阶段呢。”
顾邦却认真地说:“王导别谦虚,以你的才华,将来肯定能成为顶尖的大导演。”
在这个影坛,王金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这个胖子有三个过人之处:
首先,他头脑清楚,目标坚定。王金常说:“我从不让投资人亏钱。”在他看来,商业片就是要赚钱,没必要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其次,他确实有真才实学。人生在世,谁没有走运的时候?但要连续拍出十部卖座的电影,那就不是运气所能解释的了。真正的人才,看的是上限,而不是下限。
第三,他勤奋高产,从不偷懒。王金有句名言:“专业人士不谈灵感,灵感就是偷懒的借口。专业是什么?就是你爸早上过世,晚上你还得写喜剧。”
他拍电影的速度真是让人惊叹,《整蛊专家》那会儿,连个剧本都没有,五个星期就搞定了;还有《东成西就》,仅仅用了三天时间,边拍边创作。
王金对电影市场的把握那叫一个精准,他很会观察形势,清楚什么样的喜剧片能抓住观众的心。这家伙简直就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前途一片光明。
想到这些,顾邦热情地邀请道:“王导,来来来,一起坐吧!我对电影投资挺有兴趣的,咱们正好聊聊。”
“最近有没有打算开拍的新电影?说来听听。”
王胖子一听这话,立马来了精神。
刚坐下,顾邦就叫了酒,两人你一杯我一杯地喝了起来。
这王胖子之所以能拍出那么多搞笑的电影,是因为他本身就特别擅长交际,娱乐圈的那些趣事,经他一讲,那叫一个生动有趣,把顾邦和关林之逗得哈哈大笑。
“你们猜怎么着?有次拍戏,两个演员在道具轿子里太过投入,轿子被抬到片场了都不知道。导演一喊开机,全剧组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那场面,啧啧……”
哈哈哈。
顾邦和关林之脑补了一下那个画面,笑得直不起腰。
“来来来,咱们干一杯。”顾邦碰了碰王胖子的酒杯,“对了,你最近有什么新项目没?”
“唉……”
王胖子叹了口气。
“手上有个剧本,本来都谈好投资了,结果老板生意上急需用钱,资金不够。我还得再去找投资人。”
“还差多少?”顾邦问道。
“总预算一千二百万,还差四百多万呢。”
好机会!
顾邦眼睛一亮。
“要拍多久?”
“票房预期能有多少?”
“一个月就能拍完,票房嘛,估计能卖个五千万左右吧。”王胖子故意说得保守了点。
投入一千二百万,收回五千万,去掉院线分成和宣传费,赚个三千万应该不成问题。
一个月就能翻倍的买卖,这利润,啧啧。
“可惜我现在名气还不够大,找了好多人都不愿意投。”
还没成名的王胖子显得有些沮丧,跟后来投资人排着队送钱的场面相比,那真是天壤之别。
“别人不投,你自己投呗。”顾邦说。
“邦哥,您就别逗我了,我要是有钱,还当什么辛苦的导演,早当制片人了。”王胖子苦笑着摇了摇头。
“你有钱,你肚子里全是钱呢。”顾邦指着王胖子的啤酒肚笑道。
“阿邦,你瞎说什么呢,难不成你还看上王导这肚子里的宝贝了?”关林之打趣道。
“小林,你就不懂了,他这肚子里装的可都是宝贝。不不不,比金子还值钱,装的都是才华。”顾邦一本正经地说。
王胖子见顾邦这么认真,感动得不行:“邦哥,多谢您看得起我。”
“我看得起你,你自己看得起自己吗?”顾邦反问道。
“这话怎么说?”王胖子有点懵了。
“我开的是金融公司,手头上有的是钱……”
王胖子一听,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
顾邦轻轻摆手示意王胖子坐稳。
“不过公司有明文规定,我不能直接给你投资。”
王胖子一听,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
“但你可以自己为自己的梦想买单。我可以无息借给你五百万,电影上映后,你只需还我一千万。觉得怎么样?”
王金心里七上八下的,挣扎了没多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