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0日?天气:多云转雷雨?地点: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荣·润泽项目部
昨晚九点,李志忽然拍了下我肩膀:“晚上二十三点混凝土浇筑二十层板,你来一趟,带上昨天写的钢筋调换记录。”
我正准备洗澡,愣了一下,说:“今晚?我不是白班吗?”
他递了根烟过来,点着火笑笑:“工地不分白班黑班,现场要人,就得有人顶。今晚是你第一次上夜浇,好好看看怎么干。”
我没多说,点点头,回寝室收拾了东西,顺便带上了电筒、安全帽、工作记录本和一支笔。
项目部凌晨的空气比白天好多了,没有灰尘,也没有暴晒,风带着湿气,天边压着厚厚的云层,像一锅快要溢出来的黑汤。南区的水泥罐车已经开始陆续进入,一辆接一辆,像游行队伍一样排进施工电梯下的混凝土泵车区。
我站在二十层边缘向下看,那场景真的很震撼,现场仿佛活了,每个岗位的人都像螺丝钉一样嵌在自己的节奏里。电焊火星在北角噼啪响着,泵车“吱呀”地打压混凝土,一根根布料杆像章鱼的触角伸进楼板中央,把浓稠的水泥一泼一泼打进钢筋网里。
“站远点,别溅你一身浆。”李志提醒我,把我推到西北角的安全区。
“我用做什么?”
“你今晚负责两个事,一是钢筋记录要跟进:哪里浇到、哪个区有没有漏筋都要记;二是泵送时间,水泥罐车进场、出场、浇筑时间,必须记录准确。”
他把一本厚厚的夜班日志本塞我手里,又交代了一句:“项目这边对浇筑数据很严格,有问题直接找混凝土班的李先贵对接。”
我记下了,走过去找李先贵。他是南区混凝土班的负责人,四十多岁,四川人,嗓门大,脾气也急。
我第一次见他,他正蹲在西南角拿棍子搅拌样块桶,一见我提着本子走过去,冲我吼了一句:“你别挡我风口!”
我赶紧站到一边,小声说:“李哥,我是资料这边的周磊,今晚我负责现场混凝土记录,咱俩对下时间吧。”
他抬眼看我一眼,没说话,但点了点头,“有问题你直接记,别挡我工人操作。”
接下来的四个小时,我就像根被绑在混凝土里的钉子,汗水混着灰浆在脖子里流,安全帽被水泥浆打得灰扑扑一片。
凌晨一点开始下雨,雨点先是稀疏,然后猛地砸下来。泵车不停,工人不退,只是几个老工人给混凝土表层铺上了塑料布,说是防雨水“打花”。
我站在雨里,抬头记录下每一罐罐车的浇筑顺序、车号、出料时间,手上的本子被雨水泡透了,我只好脱下反光马甲把本子包着,再继续写。
大约三点半的时候,西北角浇筑区域有一个工人跌了一跤,脚踩进混凝土里,一时间人群哗然。
李先贵冲过去骂了两句,又叫人扶他下楼,我过去时看见他裤腿上全是湿水泥,鞋也泡了。
“这哥们没穿防滑靴?”我问。
“哪有那么多规定好讲!”一个年轻工人抱怨,“下雨了还干,你当是命都不要了。”
我不敢接话,只在本子上多记了一笔:三点四十七分,西北角浇筑点一工人滑倒,处理后未中断浇筑。
凌晨五点半,浇筑结束。
现场一片狼藉,水泥浆和雨水混合成泥,所有人都像从泥潭里爬出来一样。
我靠在临时材料间外面的围栏上喘气,双腿发软,整个人湿得像落汤鸡。
李志从楼上下来,看见我还在原地等着,笑道:“熬下来了?”
“是啊。”我勉强笑笑,“比想象的累多了。”
“这才是工地的常态。”他说,“你要想留下来,得学会熬。能熬过来的,才有机会。”
天渐亮,东方隐约露出一点霞光。我坐在水泥袋堆边上,看着夜色慢慢褪去,心里莫名有些平静。
回项目部时,我把所有记录整理好交上去。刘工没说什么,只问:“你几点下班的?”
“五点四十。”
“行,白天你休息,明天把今天夜班的日志系统录入一遍,别丢。”
我点点头,拖着一身湿衣服回宿舍。
今天,是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经历“工地”两个字的重量。
没有午休、没有空调、没有眼泪,但有钢筋的骨架、有水泥的皮肤,还有这些靠体力熬夜挣钱的人,教我明白了:生活不会因为你学历低就更好过,但你如果能扛住,起码不会被轻易淘汰。
我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离开这行,但我知道:在我人生的简历上,今天这夜,写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周磊记
喜欢毕业后打工日记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毕业后打工日记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