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厂长杨爱国的办公室里,
易忠海和聋老太太正坐在那儿喝茶。
“老太太,有什么事您说一声就行,何必亲自跑一趟呢?”
“这天寒地冻的,您要是冻坏了,我可担当不起。”
“不知道您今天来有什么指示?”
杨爱国客气地问。
“杨厂长,在您面前,我这老太太就不拐弯抹角了,有什么说什么。”
“省得耽误您的时间。”
聋老太太看着杨爱国,
态度温和了许多,一点傲气都没有。
“您说吧。”
“是这样的,你们保卫科昨天把我孙子何雨柱给抓起来了。”
“我本来想昨天就去找您问问情况,但不知道您的电话,也不知道您家在哪儿,没办法,只能今天一早就过来等您。”
“我今天来,就是想问问,我孙子何雨柱到底犯了什么错,你们要把他抓起来,还要公审!”
聋老太太一口一个“我孙子”,叫着傻柱。
她看着杨爱国,明知故问地说:
“你孙子?”
“我听说,你好像压根儿就没孙子吧?”
“大妈,我跟您坦白讲,何雨柱仗着自己食堂组长的身份,偷啯家的财物,中饱私囊,这七年来,少说也从食堂偷了上千块钱的东西,这罪过可不轻,绝对不能轻易放过他!”
“对于这种败类,我们一贯的原则就是,一个都不能放过,必须严惩不贷!”
杨爱国冷冰冰地说。
“原来是这么回事!”
“我知道,何雨柱这孩子挺孝顺的,他知道我爱吃点小零嘴,就经常给我带点好吃的回来。”
“我还以为是他自己在外面买的呢,没想到这孩子竟然是从咱们厂食堂拿的。”
“真是的,这孩子也太糊涂了!”
“怎么能干出这种事来,真是……”
“唉,不过他也是一片孝心,杨厂长,您看能不能看在我这老脸的面子上,稍微网开一面,别把孩子的前途给耽误了。”
“要是真把他前途给毁了,我这把老骨头还怎么活!”
人说姜还是老的辣,这话真是一点不假!
这一晚上,老太太居然想出这么个绝妙的借口,把所有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
杨爱国听完她的话,眼神顿时冷了几分。
如果聋老太太一口咬定这些东西是她自己要的,是傻柱为了孝顺她才从食堂拿的,那还真有点棘手。
要是傻柱自己偷的,拿回家自己吃,那就没话说了,直接处理,绝不手软。
但现在听老太太这么一说,杨爱国沉默了。
一旁的易忠海听了老太太的话,眼睛突然亮了起来。
心里暗自感叹:
“不愧是长辈,这个借口,太绝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说得真没错!”
他看着老太太的眼神,满是敬佩。
有了她的担保,傻柱就算受点处分,轧钢厂的工作也丢不了,更不会被开除。
一直悬着的心,总算踏实了。
傻柱是他培养的养老接班人,这些年,他在傻柱身上没少下功夫。
要是傻柱突然没了工作,最难受的不是傻柱,也不是老太太,而是他自己——易忠海。
傻柱要是没了工作,在这个年代,基本上就算完了。
易忠海的养老指望,也就全泡汤了。
再找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所以,他是最不希望傻柱出事、丢掉工作的那个人。
“老太太,您这……”
“唉!”
既然何雨柱偷拿食堂的饭菜是为了孝顺您,
那我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不过,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不管他最初是出于什么目的,但偷拿公家的东西,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就算他是出于孝顺,该给的惩罚还是不能少。
杨爱国声音柔和了些,望着聋老太太,诚恳地说:
“这是规矩。不为别的,就为了给厂里的工人一个说法,柱子也得受点教训。”
“杨厂长,您看在老太太的份上,能不能手下留情?您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全力以赴。”
“实在做不到的,我也会想办法找人帮忙,总得给轧钢厂一个满意的交代。”
听到这里,杨爱国苦笑了一下。
这位聋老太太,在轧钢厂家属院里可是出了名的刚烈,不光他认识,好多上级领导也都了解她。
有时候来检查的领导,还会专程来看望她,带点礼物,聊聊天。
所以,她最后这句话,已经明确告诉杨爱国:
你要是不答应,她会找别人帮忙。
傻柱,她今天是一定要保下来了!
“您亲自来找我,我哪能不给这个面子呢?”
“您放心,我不会难为柱子,但这次也得让他长长记性,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食堂他不能呆了,去车间吧,刚好易师傅也在那里,那就去一车间工作。”
“至于他这些年拿的东西,我也不难为他,赔一千五百块就算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