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上映了。
王晓帅的《青红》牛逼吧?在戛纳拿的奖比《走着瞧》大多了,还有吕文和高元元,更有星美的院线排片加持,最后怎么样?
票房也就500万,连宣传费和拷贝钱都没赚回来。
好在海外版权卖得还不错,星美没赔钱,不然李大狗也不会找王晓帅拍什么《左右》。
《青红》已经算不错了,贾科长的《三峡好人》,拿了金狮奖,又在贺岁档上映,最后票房才30万……
所以说这个年代的文艺片特别尴尬,公映吧,真拿不到多少票房,不公映吧,还总有点不甘心。
吕文就没这方面的困扰了,他直接就选择不公映,卖音像版权。
李大伟弱弱地问道,“DVD版权?真靠谱吗?”
吕文乐了,“你忘了《英雄》吗?”
吕文说的是《英雄》拍卖音像版权的事。
当时这事炒作得沸沸扬扬,张伟品搞了个公开拍卖,最后三家公司联手,花了1780万,拿下了《英雄》在大陆的音像版权,其实主要就是VCD和DVD的版权。
长得帅的朋友可能就要问了,1780万?能赚回来吗?中国也有DVD市场?
有的,兄弟,有的。
不但有,而且真的火爆过一段时间,甚至正版DVD的年销售额,一度超过了电影总票房……
大概从2000年开始,DVD正式走进大众视野,那个时候,条件还过得去的家庭,几乎都会买一台DVD。
有了机器,自然要看碟片。
大部分人肯定会选择盗版,主要是便宜,几块钱就能买一张,就像吕文和徐浩锋似的,两人以前就经常窝在宿舍看各种盗版DVD。
也不能怪他们,主要当时中国的DVD机全世界产量第一,很多品牌的DVD广告词就是拥有超强纠错功能,这个功能是干什么的?看盗版用的呗。
小钢炮的《大腕》里还讽刺了这个现象,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张伟品才想到拍卖《英雄》的音像版权……
扯远了,2000年的时候,中国正版DVD碟片还很少,年销售额只有8亿。
到了2002年,就变成了20亿,当年的全国总票房只有9亿……
主要就是价格差太多了,那个时候大部分电影票都是十几二十块钱一张,《英雄》这样的大片也就30多块钱,周末可能涨到50,已经被很多人骂娘了。
但是《英雄》的正版DVD一张58块钱起,铁盒版98块钱。
这还算是便宜的,《海底总动员》120块,《指环王》三部曲礼盒装268块,还不讲价……
别看贵,但真不少卖,《英雄》的正版DVD一共卖了一个多亿,要不怎么说是现象级的作品呢?
长得帅的朋友又要问了,那张伟品不是亏了吗?一个多亿的销售额,他才拿到1780万。
真不亏,这里有必要科普一下中国DVD的分账模式,买断的就不说了,一锤子买卖,该多少钱就是多少钱,比如《英雄》。
分账的话,渠道商会拿走55%-65%,发行方的分成是20%-25%,制片方只有15%-20%,一般不会超过20%。
《英雄》的正版DVD就算卖了一个亿,张伟品也只能拿2000万,搞不好只有1500万。
可是张伟品选择拍卖,电影没上映,钱他已经到手了,绝对是赚的,主要是落袋为安。
然后中国的DVD市场迎来了一个小爆发,2003年的年销售额是18亿,卖得最好的是《无间道》,也卖了一个多亿,只是略逊色于《英雄》。
很多人都非常振奋,按照这个形势发展,那中国DVD市场,是不是也要崛起了?就像好莱坞一样!
想多了,2004年就跌到了15亿,去年更是只有10亿,销售冠军是《功夫》,差不多5000万……
今年就更少了,销售额能破5亿,冠军能有个3000万,就算烧高香了。
因为盗版做得越来越好,再加上网络下载兴起,正版DVD市场直接崩了。
中国的盗版商都有点背景,人家连院线电影都敢搞呢,更别提碟片了。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正版DVD要等。
想要做正版DVD,上面先要审查一遍,防止制作方在里面夹带私货,然后确定版权,最后再压盘生产,最少也要三个月时间,很多观众看电影的兴趣早就没了。
那么盗版呢?
高清版超过三天,就算人家失职了……
所以李大伟才觉得吕文有点异想天开,《走着瞧》这种电影也想卖正版DVD?靠什么卖?
要是放在以前,吕文也会和李大伟一个想法,不过拍《潜伏》之前,吕文和小钢炮吃了一顿饭,才知道《天下无贼》DVD的销售额是4000多万,仅次于《功夫》。
这就说明,DVD市场虽然要不行了,但现在多多少少还能圈到一点钱。
《走着瞧》肯定不如《天下无贼》,但卖个1000万总行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