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坐在工作室的电脑前,屏幕上的陌生邮件已经停驻了半小时。光标在“明日上午十点,顾氏集团会议室见”的字样上闪烁,她指尖无意识地划过触控板,反复回想——空中花园的设计只是昨晚和顾沉舟闲聊时提过雏形,连正式图纸都没画完,国外这家“汉森建筑事务所”怎么会知道?
窗外的夜色已经深了,工作室里只剩下她桌前的一盏台灯亮着,暖黄的光落在摊开的草图本上,上面是空中花园的初步构想:以“垂直森林”为理念,在顶层铺设可循环灌溉的植被带,搭配玻璃穹顶,既能调节室内温度,又能为员工提供休闲空间。这是她今早刚和老张提过“想提升建筑人文属性”后才细化的思路,除了工作室核心成员和顾沉舟,没有第三个人知晓。
“难道是顾氏内部有人泄露?”苏晚皱着眉点开邮件附件,里面只有汉森事务所的简介——总部在纽约,擅长绿色建筑设计,近年在亚洲有几个地标项目,但风格偏向极简工业风,和她的“科技+人文”理念并不契合。她拿出手机,犹豫了几秒,还是拨通了顾沉舟的电话。
听筒里传来他带着一丝沙哑的声音,显然是刚从文件堆里抬起头:“还没睡?是不是邮件的事?”
苏晚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
“林舟刚发给我,说汉森事务所直接联系了集团公关部,指定要和你谈合作。”顾沉舟的声音顿了顿,带着安抚的意味,“别担心,我已经让法务部查过这家事务所的背景,没有负面记录,但他们突然找过来确实蹊跷。明天我陪你去会议室,不管他们提什么要求,你的设计主权绝不会动。”
挂断电话,苏晚心里的不安消了大半。她重新看向草图本,笔尖在植被带的位置画了个圈——不管汉森的目的是什么,空中花园是她对这个项目的“私心”,也是对“建筑有温度”理念的坚持,绝不会轻易让步。
第二天早上八点半,顾沉舟的车准时停在工作室楼下。苏晚抱着设计图上车时,发现副驾上放着一份热乎的三明治和豆浆:“知道你早上没来得及吃,先垫垫。”
她接过早餐,指尖触到温热的包装,心里泛起一阵暖意。车子驶往顾氏的路上,顾沉舟提起施工团队的事:“昨晚老王(施工总包负责人)给我打电话,说空中花园的模块化施工需要定制特殊连接件,担心工期会延误。等会儿见完汉森的人,我们一起和他聊聊,你把设计里的连接件参数给他,我让供应链部门加急采购。”
苏晚点头,翻开设计图:“我已经算过了,连接件用高强度铝合金,重量比钢制轻30%,安装效率能提高20%,只要材料能按时到,工期不会受影响。”
说话间,车子已经驶入顾氏总部停车场。林舟在电梯口等候,手里拿着一份文件:“顾总,苏小姐,汉森的人已经到了,在三楼大会议室。这是他们刚提交的初步合作方案,法务部看过,里面提到‘共同主导核心设计’,需要重点留意。”
苏晚接过方案,快速扫过“核心设计”那部分,果然看到“汉森主导结构优化,苏晚工作室负责外观设计”的条款,她嘴角勾起一抹冷意——这哪里是合作,分明是想夺走设计主导权。
走进会议室时,汉森事务所的代表已经坐在桌前。为首的是个金发男人,约莫四十岁,穿着剪裁得体的灰色西装,胸前别着汉森的徽章,看到他们进来,起身伸出手:“顾总,苏小姐,我是汉森亚洲区负责人米勒。久仰苏小姐在绿色建筑领域的才华,尤其是顾氏总部项目的低碳设计,很让人佩服。”
苏晚握住他的手,语气平淡:“米勒先生客气了,汉森在工业风建筑上的成就,业内也有目共睹。不知道贵所突然提出合作,具体想在哪些方面提供支持?”
米勒笑着坐下,示意助手打开电脑,屏幕上出现汉森之前做过的空中花园案例:“我们注意到苏小姐计划在顶层设计空中花园,这是个很棒的想法,但施工难度不小。比如植被灌溉系统的防水处理、穹顶的抗风荷载计算,这些都是我们的强项。我们可以提供全套技术方案,甚至派工程师驻场指导,但条件是——共同主导核心设计,尤其是结构部分。”
他的目光落在苏晚手里的设计图上,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傲慢:“苏小姐的设计理念很优秀,但从工程落地角度看,还有优化空间。比如你设计的穹顶弧度,抗风系数只达到当地标准的1.2倍,我们可以调整为1.5倍,同时保持外观不变。”
苏晚没有立刻反驳,而是打开自己的平板,调出结构计算书:“米勒先生,关于穹顶抗风系数,我已经和顾氏的结构工程师反复核算过。这里是详细的风洞试验数据,显示当前弧度在极端天气下的位移量小于5毫米,完全符合GB -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要求。如果调整到1.5倍,虽然抗风性提升,但穹顶重量会增加15%,需要额外加固承重梁,反而会增加300万的建造成本——顾氏项目的核心是‘科技+成本控制’,这个调整不符合定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