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风裹着寒意掠过中原大地,六万义军的队伍如一条长龙,沿着官道向大都方向挺进。旌旗猎猎,甲胄泛着冷光,火铳手与火炮队整齐列队,脚步声震得地面微微发颤。谢辉骑着枣红马走在队伍中间,腰间长剑悬着,目光扫过两侧 —— 沿途百姓纷纷扶老携幼站在路边,有的递来热粥,有的捧着干粮,一个穿粗布衫的老汉甚至拦住马头,将一袋炒面塞进他手里:“将军,俺们盼这一天盼了十几年!元兵把俺们的地抢了,粮征了,你们一定要把他们赶出去!”
谢辉接过炒面,郑重点头:“大爷放心,这次咱们不仅要赶跑元兵,还要让天下百姓都能安稳种地、踏实过日子!”
队伍行至大都城外十里处,徐达勒住马,指着远处的城墙对谢辉说:“教主,大都西门守军果然如脱脱招供的那样,只有三千老弱,城墙也年久失修,咱们的火炮三发就能轰开。不过元顺帝在宫内囤了五百精锐,还抓了些宫人当挡箭牌,想做最后抵抗。”
常遇春握着弯刀,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俺带先锋营先冲!西门一破,就直奔皇宫,管他什么精锐,俺的弯刀可不认人!”
周芷若这时也带着剑队赶上来,身上劲装沾着尘土,长剑斜挎在腰间:“我跟常将军一起冲,剑队能破他们的近身阵。之前从倭国回来时,咱们练的‘叠阵’正好用上,就算元兵有甲胄,也挡不住咱们的剑!”
赵敏展开手里的大都内城图,指尖在皇宫位置圈了圈:“元顺帝把宫门封了,还在宫墙外挖了壕沟,不过他不知道,宫里的老太监有个密道能通到宫外,我已经让人联系上那太监,到时候咱们可以里应外合。另外,宫内的粮仓在东侧,咱们得先控制住,别让元兵放火烧粮。”
谢辉接过地图,目光落在密道标记上:“就按你们说的办!徐达,你带五门火炮、三百火铳手,在西门外布阵,午时一到就轰城门,务必一次破城;常遇春、周芷若,你们各带五百人,城门破后立刻冲进去,常将军去控制粮仓,芷若去接应宫中小太监,打开密道;赵敏,你跟我带一千精锐,从密道进皇宫,活捉元顺帝;小昭,你协助丁师姐,在城外设安抚点,百姓要是进城避难,就给他们分粮、疗伤;丁师姐,你多备些热汤和伤药,战斗结束后让弟兄们和百姓都能用上。”
众人齐声领命,丁敏君早已让人把伤药和姜汤装上车,闻言立刻应声:“教主放心!热汤会一直煮着,伤药分了刀伤、火伤两类,连给孩子用的药膏都备好了,保证没人受冻、没人挨饿!”
午时一到,徐达的火炮率先轰鸣。“轰隆 —— 轰隆 ——” 五门火炮同时发射,炮弹精准砸在大都西门的城墙上。年久失修的砖石瞬间碎裂,木屑与尘土飞扬,城门应声塌了半边。城头上的元兵吓得魂飞魄散,有的扔下弓箭就跑,有的直接跪地投降。“冲啊!” 常遇春挥舞弯刀,先锋营弟子如潮水般冲进城门,火铳手在前,“砰砰” 铳声里,顽抗的元兵成片倒下。
周芷若带着剑队紧随其后,刚进城门就看到几个元兵想放火烧粮,她长剑一挑,精准挑飞火把,“分花拂柳” 的招式划过,元兵的手腕瞬间见血,弯刀 “当啷” 落地。“别伤百姓!” 她高声喊,剑队弟子立刻收招,将几个想逃窜的元兵按在地上,却没伤其性命 —— 这是谢辉特意叮嘱的,降兵不杀,只为安民心。
谢辉与赵敏带着精锐赶到宫墙外时,那个白发老太监已在密道口等候,手里提着一盏小灯笼,声音发颤:“将军,快随老奴来!元顺帝在大殿里喝酒,还说要烧了皇宫再跑!”
密道狭窄,仅容两人并行,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霉味。谢辉与赵敏跟着老太监走了约半柱香功夫,终于看到前方透出光亮 —— 正是皇宫大殿的侧门。透过门缝望去,元顺帝穿着龙袍,瘫在龙椅上,手里举着酒壶,身边几个宦官瑟瑟发抖,殿外传来精锐的嘶吼声,却没一人敢冲进殿内。
“动手!” 谢辉使了个眼色,赵敏立刻带着弟子绕到殿后,堵住退路。他则一脚踹开侧门,长剑直指元顺帝:“元顺帝,你的好日子到头了!”
元顺帝吓得酒壶掉在地上,酒液洒了一地,他指着谢辉,声音发颤:“你…… 你们敢以下犯上!朕是大元天子,你们不能杀朕!”
“天子?” 谢辉冷笑一声,上前一步按住他的肩膀,“你抢百姓的粮,征百姓的税,让多少人家破人亡?你配称天子吗?”
这时,常遇春带着先锋营冲进大殿,弯刀架在元顺帝的脖子上:“教主,别跟他废话!直接绑了,给百姓一个交代!”
元顺帝见状,终于瘫软在龙椅上,眼泪鼻涕一起流:“朕降!朕愿意降!别杀朕……”
殿外突然传来欢呼声 —— 周芷若带着剑队赶来了,身后跟着一群宫人,一个穿宫装的女子走到谢辉面前,屈膝行礼:“多谢将军救了我们!元顺帝把我们关在宫里,说要烧宫时用我们当垫背的,还好你们来得及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