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的阳光,透过大学城大礼堂的玻璃幕墙,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林薇薇站在礼堂门口,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白色西装的袖口——这是她特意为决赛准备的衣服,简洁利落,却在抬手时能看到袖口内侧绣着的细小雏菊,那是陆承宇前几天偷偷帮她加上的,说“给你的自信加点小幸运”。
“薇薇,发什么呆呢?快进来,后台休息室都收拾好了!”张弛的声音从里面传来,手里还抱着一摞打印好的答辩资料,纸张边缘被他攥得微微发皱。林薇薇回过神,跟着他走进后台——不大的休息室里,折叠桌被拼成临时工作台,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备用U盘整齐地摆在上面,墙上还贴着一张手写的答辩流程表,每一个环节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重点。
“昨晚没睡好?”陆承宇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提着两个热咖啡袋,看到林薇薇眼底淡淡的青黑,伸手递过一杯温热的拿铁,“特意让老板少放了糖,你胃不好,喝这个舒服点。”
林薇薇接过咖啡,指尖碰到杯子的温度,心里瞬间暖了大半。她低头抿了一口,熟悉的醇香在舌尖散开,抬头对陆承宇笑了笑:“还行,就是凌晨两点醒了,又把盈利模块的应答思路过了一遍。”说着,她从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翻开的页面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从“成本结构如何优化”到“未来三年扩张计划”,每一个可能被评委问到的问题下面,都列着三条以上的应答方向。
陆承宇凑过去看了一眼,笔记本的页脚还画着小小的租赁平台图标,显然是她随手涂鸦时画的。“你这准备得也太充分了,比我当年答辩还认真。”他笑着调侃,伸手帮她把散落的碎发别到耳后,“其实不用这么紧张,咱们的项目数据扎实,流程也练了不下二十遍,评委肯定能看到咱们的用心。”
“就是因为重要,才不能掉以轻心啊。”林薇薇轻轻叹了口气,目光落在工作台的PPT设备上——负责技术的李萌正蹲在地上,反复插拔着数据线,电脑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决赛PPT的封面页,蓝色的“校园租赁平台”字样在白色背景下格外醒目。
“萌姐,设备没问题吧?”林薇薇走过去,看着李萌额角的薄汗,递过一张纸巾。李萌接过纸巾擦了擦汗,直起身笑着说:“放心,刚跟礼堂的技术人员确认过,投影接口、音响设备都适配,我还带了三个备用U盘,每个里面都存了不同格式的PPT,就算现场电脑出问题,咱们也能无缝衔接。”
说话间,李萌打开其中一个U盘,调出PPT的“应急模式”——这是她昨晚熬夜加的功能,把所有图表都转换成了静态图片,就算遇到软件兼容问题,也能保证核心内容正常显示。“你看,这里还有个隐藏快捷键,按Ctrl+Shift+1就能快速跳转到数据附录页,万一评委追问细节,咱们不用翻页就能直接展示。”李萌边说边演示,手指在键盘上轻快地敲击,屏幕上的页面瞬间切换,流畅得没有一丝卡顿。
林薇薇看着李萌认真的样子,心里一阵感动。从初赛到决赛,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在拼尽全力——张弛为了核对用户复购数据,连续三天泡在实验室整理订单;李萌为了优化PPT的展示效果,自学了好几种设计软件;陆承宇更是在背后默默帮忙,从联系技术人员到准备应急方案,几乎包揽了所有“后勤工作”。她突然觉得,就算最后结果不如预期,能和这样一群人一起努力,也已经是最大的收获。
“好了好了,别光顾着看设备了,咱们赶紧过一遍答辩流程!”张弛拍了拍手,把打印好的资料分给每个人,“按照之前定的分工,薇薇负责开场和盈利模块,我讲运营数据,萌姐应对技术问题,承宇……承宇就负责在台下给咱们递眼神加油!”
最后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笑了,休息室里紧绷的氛围瞬间缓和了不少。陆承宇也笑着举手:“没问题,我已经练好了‘加油眼神’,保证你们一抬头就能看到。”说着,他还故意眨了眨眼,惹得林薇薇忍不住弯了嘴角。
玩笑过后,几人迅速进入状态。林薇薇站在休息室中央,手里拿着话筒(虽然是临时用的矿泉水瓶代替),清了清嗓子开始模拟开场:“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校园租赁平台团队的林薇薇。今天,我将从项目背景、运营现状、盈利模型和未来规划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我们的项目……”
她的声音一开始还有点发紧,说到“运营现状”时,手指下意识地攥紧了“话筒”,但当提到“截至目前,平台已覆盖本校3个校区,注册用户1826人,物品出租周转率达88%”时,语气渐渐变得坚定——这些数据是她和张弛一起逐笔核对过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藏着团队的心血,根本不需要刻意背诵,就能自然地说出来。
“那我问个问题。”张弛突然举手,模仿评委的语气提问,“你们的盈利模型里提到‘设备折旧成本控制在15%以内’,这个比例是怎么测算的?如果未来扩大规模,成本会不会上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