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月24日,星期一
天气:大风,卷起地上的积雪,形成一片片白色的沙尘暴,能见度极低,世界在一片混沌呼啸中战栗
梦记:
连续的高强度精神作业,即便是经过钥匙强化的意识也感到了不堪重负。昨日的微观干预与深层信息探查,如同在神经末梢上进行了一场精细的外科手术,留下的不仅是成功的痕迹,更有深入骨髓的疲惫。那种被“静态观测者”冰冷注视的感觉,也并未随着时间流逝而消散,反而如同背景辐射般,成为一种持续的低频压力。
我知道,在精神状态未完全恢复前,贸然去触碰老宅那可能与“它们”相关的深层封印,无异于自杀。笔记本的警告言犹在耳。但被动等待非我风格,尤其是在知晓了自身已成为多方焦点之后。
既然“静态观测者”如此热衷于观察我的数据,那么,我或许可以……主动提供一些数据?不是被动的反应,而是精心设计的“表演”,以此来试探它的反应模式,甚至,尝试从中获取一些关于它自身的信息。这是一场危险的博弈,与一个维度未知的存在下棋,但我手中,并非全无筹码——我对规则日益精熟的掌控力,以及那柄初步稳定的钥匙。
今夜,我构筑了一个特殊的梦境领域——镜像回廊。这里并非记忆画廊那般庄严,也非柔性疆域那般混沌,而是由无数面能够反射“行为数据”与“规则扰动”的特殊镜面构成。它不反映记忆,也不反映情感,只反映行动本身在规则层面激起的涟漪。这是我以“规则编织笔”的银芒和“时之尘沙”的力量,临时开辟出的一个“舞台”。
我的计划是,在这个舞台上,进行几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的规则层面操作,并观察“静态观测者”的注视所产生的细微变化——其“注意力”的分配、其“兴趣”的波动,甚至能否从其注视中,反向解析出一丝它的“性质”。
首先,我进行了一次与昨日类似的、极微小的现实属性调整(目标是一缕梦境内模拟出的光线波长)。果然,那冰冷的注视感如期而至,稳定、持续,如同监控摄像头。
接着,我模拟了一次小规模的“心炉锻意”,但并未真正调动钥匙力量,只是模仿其能量波动模式。注视感的强度立刻有了微弱的提升,仿佛观测者调整了“焦距”。
然后,我小心翼翼地,模拟了一丝“灾厄之血”的气息——并非真正的力量,仅仅是其“毁灭”概念的信息投影。就在这一瞬间,那注视感骤然变得锐利了数倍!仿佛无数根冰冷的针,瞬间刺穿了回廊的屏障!它对这个特质反应极其剧烈!
不仅如此,我清晰地感觉到,这锐利的注视中,除了惯常的记录欲,还夹杂了一丝极其微弱的、难以言喻的……确认?或者说……熟悉感?它认识这种力量?或者说,它认识这力量背后的源头?
这个发现让我心跳加速。难道“静态观测者”与那场导致“源头几何体”毁灭的灾难有关?它是灾难的见证者?参与者?还是……“它们”中的一员?
就在我试图进一步解析这丝“熟悉感”时,一场意想不到的插曲,打断了我的计划。
一阵熟悉的、令人作呕的贪婪波动,如同污水般渗透进了我的镜像回廊!是“回声窃贼”!它竟然能找到这里?是之前在老宅记忆结界外残留的侵蚀痕迹,让它锁定了我的气息?还是我频繁进行规则层面活动,像灯塔一样吸引了它?
这一次,它并非孤身前来。它的身边,缠绕着几缕更加暗淡、更加狡猾的阴影,散发着类似的气息,但更加弱小,像是它的……学徒或分身?
“观察者,”那熟悉的、带着职业化贪婪的意念响起,这一次却多了几分有恃无恐,“你的‘频率’越来越明亮了。看来收获不小。将你新获得的那份‘时间尘埃’交出来,我们可以考虑……与你分享一些关于‘观测者’的情报。”
它们竟然想趁火打劫?还想用情报做交易?
愤怒瞬间涌上心头。这些如同附骨之疽的掠食者,偷取记忆还不够,竟敢在我试探更高层次存在时前来搅局!
但愤怒很快被冷静取代。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检验我初步融合后的钥匙力量,以及……实践我刚刚萌生的一个危险念头的机会。
我没有立刻驱逐它们,而是故意显露出一丝犹豫和动摇,同时将一部分与“时之尘沙”相关的、不那么核心的能量波动散发出去,如同诱饵。
“你们……知道什么?”我伪装出意动的样子。
“很多,”窃贼的意念带着蛊惑,“比如,它为何对你如此‘青睐’?比如,那扇‘门’后,究竟有什么是它想看到的?这些,可不是你独自摸索能知道的。”
它一边说着,那几条阴影如同毒蛇般,悄无声息地向我散发出的能量诱饵缠绕过来,试图进行它们惯常的窃取。
就是现在!
我没有去管那些扑向诱饵的阴影,而是将全部精神瞬间锁定在那个为首的“回声窃贼”本体上!心炉之中,初步融合的钥匙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不再是单一的某种特质,而是融合了“根源”的镇压、“时之尘沙”的剥离、“灾厄”的警示(非毁灭冲动)以及“悖论”的界定之力,化作一张无形的大网,并非攻击,而是笼罩与解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