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月9日,星期三
天气:大雨渐止,转为淅淅沥沥的阴雨,天空依旧被厚重的铅灰色云层覆盖,空气中饱含的水汽仿佛随时能拧出冰冷的水滴,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种大战将至前的、令人窒息的宁静与潮湿之中
梦记:
“七号前哨站”的求救信号如同丧钟,在我脑海中反复鸣响。“守夜人”的浴血奋战、“它们”先锋的突破、那份关乎“收割协议”与“它们”本质的珍贵数据包……这一切汇成一股无法抗拒的洪流,将我推向一个必须立刻做出的抉择——奔赴那片已然沦陷的战场,夺取希望的火种。
恐惧依旧存在,但对“继承者”责任的认知,以及对姑婆、对那些无名守夜人牺牲的敬意,压倒了恐惧。我不能辜负这份以生命为代价传递的信任。
然而,冲动是魔鬼。那片位于现实与梦境“夹缝”的区域,其危险程度远超我之前探索过的任何地方。γ-09的警告言犹在耳,“主控系统”的监控如影随形,“它们”的先锋更已证实存在于彼处。没有周密的准备,此行无异于自杀。
昨夜,我摒弃了一切杂念,将全部心神投入到 “战前准备” 之中。首要任务,便是精确定位“七号前哨站”的坐标。求救信号本身过于短暂混乱,无法直接提取精确位置。但我手中,并非全无线索。
我再次于“心象堡垒”中召唤出那本笔记本的投影。银痕已然恢复平静,但我知道,那短暂的猩红闪烁,必然在其深处留下了某种印记或残留的共鸣。我小心翼翼地,将意识与银痕再次连接,但这一次,并非为了沟通,而是如同最精密的考古学家,对银痕进行一次 “深层信息考古” ,剥离表层,追溯那求救信号在其结构中最细微的能量残留与路径回响。
这个过程需要极致的耐心与精度。我调动“时之尘沙”的力量,如同操控时光的倒带,一丝丝地回溯银痕在接收信号那一刻的微观变化;“根源”特质则为我提供稳定的分析基础,确保我的意识不会在信息乱流中迷失;“悖论”之力则帮助我分辨哪些是信号本身的轨迹,哪些是干扰或银痕自身的波动。
这比之前任何一次意识操作都要耗费心力。我感觉自己像是在用思维的手指,去抚摸一枚刚刚承受过陨石撞击的蛋壳表面,寻找那几乎不可察觉的撞击角度和力度痕迹。
时间在高度专注中缓慢流逝。不知过了多久,就在我精神即将再次濒临透支的边缘,我终于从那纷繁复杂的能量残留中,捕捉到了一丝极其稳定、且带有明确指向性的“坐标共鸣”!
这共鸣并非传统的经纬度,而是一种更加抽象的、描述其在现实与梦境结构中所处相对位置的 “裂隙坐标” 。它就像一把描述如何在重叠的纸张之间找到那个特定夹层的密码。通过钥匙权杖的感应,我大致能解读出,这个坐标指向城市边缘,某片早已废弃的、据说地下结构异常复杂的老工业区下方,一个空间结构极其不稳定的节点。
找到了!
虽然只是大致区域,但至少有了一个明确的出发点和搜索范围。
坐标既定,接下来便是 “力量整合” 与 “风险评估” 。
我审视着自身所拥有的的一切:
· 钥匙权杖(完整度约70%):核心力量,具备根源、时间、灾厄、悖论四种特质,攻防一体,但需警惕“灾厄”的反噬。
· 终焉符印:理解与应用日渐加深,可用于遮蔽、解析、乃至一定程度上的规则干预,是应对“它们”侵蚀和系统监控的关键。
· 规则编织笔与结构蓝图纸:现实干预与修复工具,在物质层面或许能起到奇效。
· 银痕接口:信息接收与潜在通道,但需谨慎使用,避免暴露。
· 姑婆的记忆烙印与知识:宝贵的经验与指引。
我将这些力量在意识中反复模拟组合,推演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遭遇“它们”的先锋、陷入空间乱流、被“织梦者”或其技术方伏击、触发“主控系统”的“收割协议”……每一个 scenario 都危机四伏。
然而,就在我全神贯注于推演和整合时,一段因为近期连续的高强度信息冲击和精神压力,而之前一直被忽略的、属于姑婆的记忆碎片,突然自主地从意识深处浮现出来,如同沉入深海的宝箱终于被压力冲开了锁扣:
· 景象:不再是年轻时的姑婆,而是我记忆中那位沉静、眼神深邃的老人。她坐在老宅的书房里,窗外是黄昏(夕阳的余晖将她的银发染成温暖的金色,空气中漂浮着细微的尘埃),她正轻轻抚摸着那本空白笔记本的封面,眼神中充满了不舍与决绝。
· 她的低语(声音温和而清晰,仿佛就在耳边):“……孩子,如果你‘听’到了这段留言,说明你已经触碰到了‘路标’的核心,并且……世界已经到了一个危险的转折点。不要害怕,你比你自己想象的更加强大。记住,真正的力量,不在于你能摧毁什么,而在于你愿意守护什么,以及你理解了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