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诊断考核带来的那点微末信心,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涟漪尚未完全荡开,便被接下来公布的项目冲散了——**活猪重量估算**。
这项目像一道分水岭,将真正靠手艺和经验吃饭的人,与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区分开来。广场中央的空地上,用白灰画出了五个圆圈,每个圈里将依次赶入一头活猪。参赛者需要站在圈外,仅凭目测,估算出猪的毛重(活重),以最接近实际重量的估算值为优。
这活儿,讲究的是个眼力,是成千上万头猪从眼前过、从手里走后,沉淀在骨子里的那种感觉。是手感,更是“眼感”。
廖奎听到这个项目,原本微蹙的眉头反而舒展了些许。这个,他熟!在红星公社,甚至在附近几个大队,他廖奎“掂猪”的眼力,那也是小有名气的。食品站收购员下来收猪,有时候还得请他帮忙掌掌眼。这本事,一半来自祖传(据说他爷爷“廖一刀”估猪重量,误差不超过三斤),另一半,则来自于无数次分解猪只时,对猪只体型、骨骼、肌肉分布那深入骨髓的理解。系统虽然没直接给个【重量估算】技能,但那【失传部位精准定位术】带来的对牲畜结构的深刻认知,无疑让他的“眼感”更加毒辣。
然而,当他看到食品站的牛大锤听到这个项目时,那古井无波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些许近乎“热身”般的松动表情,甚至嘴角还几不可察地往上扯了一下时,廖奎的心又提了起来。这位老师傅,一辈子跟猪打交道,经他手过秤的猪怕是比廖奎见过的都多,这项目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李文军那边,则明显流露出一丝为难。理论知识再丰富,面对一头活蹦乱跳、不停移动的猪,想要精准估算其重量,也绝非易事。他和他那几个农技站的同伴低声交谈着,似乎在讨论着什么“体型测量公式”、“体重与体尺关系”之类的理论,试图寻找科学依据,但显然底气不足。
抽签决定顺序。廖奎这次抽到了第一个上场。这顺序说好不好,说坏不坏。好的是可以不受前面选手估算数值的干扰;坏的是没有预热和参考,完全靠自己的第一感觉。
第一头猪被赶进了1号圈。是一头体型匀称、腰身丰满的长白杂交阉猪,皮毛白里透粉,看起来精神头十足,在圈里不安分地踱步,哼哧哼哧地喷着气。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廖奎身上。
廖奎没有急于开口。他站在圈外三米处,目光如同精准的扫描仪,从头到尾,再从尾到头,缓缓地移动。他看的不是猪的胖瘦,而是整体的骨架大小,肩胛的宽度,背腰的长度和弧度,后臀的丰满程度,甚至四肢的粗壮与否。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一头猪的“分量”。
`【目标扫描:长白杂交阉猪,体型结构评分:良…】`
`【骨骼框架分析:肩宽约XX厘米,体长约XX厘米,后腿围约XX厘米…】`
`【肌肉脂肪分布评估:背膘厚度预估X厘米,眼肌面积预估XX平方厘米…】`
`【综合数据模型比对(基于宿主过往经验数据库)…估算重量:216-224斤区间。建议取值:220斤。】`
系统的分析数据在他脑海中快速闪过,提供了一个参考区间。但这毕竟不是精确测量,系统给出的也是一个范围。最终的那个数值,需要他自己来“感觉”。
他微微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这头猪被放倒、悬吊起来后的大致形态,想象着分解时每一部分肌肉和骨骼的手感与重量。这是一种近乎本能的空间想象和重量换算。
台下鸦雀无声。老王头在外面紧张地攥紧了拳头,连怀里那根麻袋包裹都忘了抱。赵小深也屏住了呼吸。
评委席上,牛大锤第一次睁开了眼睛,锐利的目光落在廖奎身上,带着一丝审视和……不易察觉的期待?
几秒钟后,廖奎睁开眼,语气平静地报出一个数字:
“**二百二十一斤。**”
工作人员立刻记录下来。随即,早有准备的食品站工人上前,用专用的活猪笼秤现场称重。一阵忙乱和猪的嘶叫声后,重量出来了——
“**二百二十三斤!**”
主持人大声报出结果。
现场先是静默一瞬,随即爆发出了一阵惊呼和掌声!
“只差两斤!我的天!”
“这眼力!神了!”
“红星公社这小子,有点东西啊!”
误差仅两斤!这在活猪估算中,已经是近乎顶尖的水平了!
廖奎心中暗暗松了口气,系统的辅助和他自身的经验结合,效果果然不凡。
老王头在外面激动得差点蹦起来,被赵小深死死拉住。赵小深也满脸兴奋,朝着廖奎用力挥手。
评委席上,几位领导交换着惊讶的眼神。谢薇在本子上快速记录着,嘴角带着一丝满意的微笑。而牛大锤,则深深地看了廖奎一眼,那眼神不再是之前的漠然,而是多了几分实质性的……打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