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李谦赴死之赵匡胤差点掉脑袋(二)
内侍跪在冰凉的金砖上,额间的冷汗顺着脸颊滑落,洇湿了深蓝色的宫服衣襟。那只摔在地上的青瓷茶杯早已四分五裂,碧色的茶汤在金砖上漫开,像一汪凝固的血。符琳僵坐在铺着白狐裘的宫椅上,指尖死死掐着扶手边缘,雕花的紫檀木被她掐出几道深深的印子——五千精兵全军覆没,李谦死了,赵匡胤正率军往汴梁来。这三句话像三把淬了冰的刀,直直扎进她的心脏,让她连呼吸都带着疼。
殿外的铜壶滴漏“嘀嗒”作响,每一声都像在催命。符琳闭上眼,脑海里闪过姐姐符祥瑞在洛阳城楼上的模样——去年冬天她去洛阳见姐姐,符祥瑞站在城楼上眺望远方,鬓角已染了霜白,身上的铠甲沾着未化的雪,连说话的声音都带着掩不住的疲惫。为了对抗赵匡胤,姐姐前前后后集结了近百万联军,从河东到淮南,从关陇到江淮,几乎调动了后周所有能动员的兵力,可即便如此,这近百万将士浴血奋战半年有余,还是没能打赢宋军,反倒折损了十几万精锐。上个月传来消息,说联军终于突破了宋军的陈州防线,一路势如破竹,差点就攻进汴梁外围,她当时还在宫里摆了宴,以为后周的转机终于来了,可谁能想到,转眼间联军就陷入了“围而不攻”的僵局,十几万援军困在城外三十里,进不得也退不得。
“太后……”内侍的声音带着颤音,小心翼翼地抬头看了她一眼,“赵匡胤的军队离汴梁只剩五十里了,禁军统领刚才派人来问,要不要先关闭城门,调兵驻守城墙?”
符琳猛地睁开眼,眼底的慌乱早已被决绝取代。她深吸一口气,缓缓松开掐着扶手的手,掌心留下几道红痕。“关闭城门?”她冷笑一声,声音里带着几分沙哑,“现在关城门,只会让汴梁城里的人心慌,更会让城外那十几万联军寒心。赵匡胤要的就是我们自乱阵脚,我偏不如他意。”
她站起身,白狐裘的下摆扫过地上的瓷片,发出细碎的声响。走到殿中,符琳望着墙上悬挂的后周舆图,目光落在汴梁城中心的那处红点上——那是宋军的殿堂,也是整个汴梁的命脉所在。只要控制了殿堂,就能掌控禁军的调兵虎符,既能守住汴梁,也能派兵去解城外联军的困局。可单凭她手里的兵力,能做到吗?
符琳的指尖划过舆图上“洛阳”二字,心里忽然涌上一股暖流。姐姐符祥瑞在洛阳经营多年,手里握着三万精锐,若是能让姐姐率军来汴梁,一面支援城内防守,一面与城外联军呼应,定能拦住赵匡胤。可她转念一想,又忍不住心疼——姐姐这半年太累了,近百万联军的粮草调度、兵力部署,全靠她一人支撑,上次书信里还说自己咳疾加重,这次若再让她长途奔袭,怕是要拖垮身体。
“太后?”内侍见她半天没说话,又轻声唤了一句。
符琳闭了闭眼,将心底的心疼压下去。现在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近百万联军还在城外苦等援军,后周的江山都要保不住了,她不能再让姐姐一个人扛着。“来人!”她提高声音,语气斩钉截铁,“传我的懿旨,立刻派人快马去洛阳,给符祥瑞太后带话!”
殿外的侍卫立刻进来,单膝跪地听令。符琳走到侍卫面前,一字一句地说:“你告诉符祥瑞太后,赵匡胤已率军逼近汴梁,五千伏兵已全军覆没,城外十几万联军还困在原地,情况危急。让她立刻整军备战,星夜兼程赶来汴梁支援——记住,若遇宋军阻拦,优先保住兵力,不必硬拼,我们需要的是援军,不是又一场无谓的牺牲。”
侍卫点头应下,刚要起身,符琳又补充道:“还有,你跟我姐姐说,近百万联军能撑到现在,她已经做得够好了,别再自责。这次不用急,我会在汴梁守住等着她,也会想办法给城外联军传信,让他们再撑几日。告诉她,我不想再看到她为了战事熬坏身体,更不想看到她受伤。”说到最后一句,她的声音忍不住软了下来,眼底也泛起了一层水光。
侍卫领命退去,殿内又恢复了寂静。符琳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寒风瞬间灌了进来,吹得她的发丝乱飞。她望着远处城外联军的方向,隐约能看到天际线处的营帐轮廓——那是近百万将士用命守住的希望,她不能让这份希望毁在自己手里。姐姐赶来汴梁需要时间,她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先动手控制宋军殿堂,拿到调兵虎符,既能稳住城内局势,也能给城外联军争取喘息的机会。
“来人,传禁军副统领张威来见我。”符琳对着殿外喊道。张威是她父亲当年的旧部,跟着父亲打过不少硬仗,对后周忠心耿耿,手里握着三千禁军,是她现在唯一能信任的人。
不多时,张威便快步走进殿内,一身铠甲,身姿挺拔,只是铠甲的缝隙里还沾着些许尘土——昨夜他刚带着人去城外给联军送过粮草,回来还没来得及休整。“末将张威,参见太后!”他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