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们一走,青云山像是被按下了静音键,顿时安静了很多,果然,热闹不热闹还得看有没有会折腾的人。
土木建设的楼房总算盼来了交房的日子,虽说没办法一次性把所有房子都交付完毕,但每收拾好一套,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就会立刻通知分住在集体宿舍和招待所的家庭。
这些家庭早就盼着这一天,接到通知后,男女老少齐上阵,抱着被褥、提着锅碗瓢盆,脸上满是期待地往新房赶。孩子们蹦蹦跳跳地跟着,好奇地打量着未来的家。
就这样,一套接着一套,集体宿舍和招待所渐渐空了出来,而这些空出来的地方,正好给石洋小学的孩子们住。
石洋小学一搬过来,青云山仿佛被注入了一汪活水,瞬间鲜活起来。
每天清晨,天刚亮,孩子们跟着知青们一起在操场上出操,小小的身影迈着不够整齐的步子,眼神里满是认真。
上课铃一响,教室里立刻传出朗朗的读书声,那声音清脆又响亮,顺着窗户飘向山间,和鸟儿的鸣叫交织在一起,格外动听。
到了课间,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似的冲出教室:有的跳着绳,还有跳皮筋、跳格子,脚步声与笑声此起彼伏;有的围在一起踢毽子,彩色的毽子在脚尖上翻飞。
还有些孩子直奔乒乓球桌,哪怕只有课间这短短几分钟,也要握着球拍比划上几回合,清脆的“乒乓”声伴着欢呼声,传遍了整个青云山。
欢快的吵闹声传遍了整个青云山,那是充满希望的气息,让整个山都变得鲜活起来。
与此同时,水稻育种基地也在紧锣密鼓地大兴土木,宿舍、仓库都在建设。
这边的待遇就比青云山好多了,都是砖、瓦结构的建筑。村民们挥汗如雨,搬运着砖块、水泥,地基一点点筑牢,墙体一天天升高,雏形渐渐清晰起来。
而石洋小学搬迁后留下的校舍旧址,经过简单的改造和修缮,摇身一变成为了水稻育种基地的技术站点。
这又是大兴土木的一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秋天悄悄降临,青云山上的果实也慢慢成熟了。
就在这时,青云山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水果矮化技术评估团。
评估团一行 20 多人,除了蒲阳地区和清源县农业部门的领导,还有农林大学的专家老师、茶果场的代表等。
郑智华作为技术负责人,带领大家走进果园,开始详细介绍水果矮化技术: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请看,这些正在产果的果树,我们采用了新梢长到15厘米时掐顶、水平固定枝条、冬季重剪等物理矮化方法,让果树的高度大幅降低。这样一来,果树的高度大幅降低,管理起来可方便多了!”
他伸手比划着果树的高度,继续说道:“树体矮了,工作人员修剪枝条、喷洒农药、采摘果实都不用再爬高,劳动强度能降低3成到 5成。
而且,树体矮化还改善了光照条件,让果实成熟得更早,和同类果树比,最快能早半个月成熟呢……”
郑智华正介绍着,大家刚好走到一片梨园边。
此时的梨子已经完全成熟,黄澄澄的挂在树上,让人垂涎欲滴。
林鸿彬见状,笑着对评估团成员说:“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别光听我们说,不如亲自尝尝这个梨的口味怎么样!”
说完,他示意身边的工作人员摘下一些梨子递给大家,大部分人还是自己动手,看准了直接下手采摘。
有的在手上擦了擦,有的则在衣服上蹭了蹭,然后直接咬了下去。
清脆的“咔嚓”声过后,各种满足的赞叹声此起彼伏。
“嗯,好吃!这梨又甜又脆,水分还足!”一位农业部门的领导一边吃,一边点头称赞。
农林大学的老师则更注重细节,细细品味后说道:“这梨果香四溢,汁水十足,甜味适中,口感非常好,确实是优质水果!”
逛完矮化果树的果园,评估团的主要工作就变成了技术员们对水果产量的评估,当然这个不是一时能完成的,今天就不忙这个了。
当然,青云山不仅仅只有矮化果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藤果。
除了常见的葡萄,林鸿彬还把从热带植物园带回来的果树种子精心挑选了一番,将那些能繁育的种子都进行了培育。
其中,作为爬藤水果的百香果,繁育起来相对容易,林场现在种了不少。
这个时候,正是百香果成熟的季节,藤蔓上挂满了一个个饱满的百香果,十分惹人喜爱。
林鸿彬随手摘下一个黄色的百香果,用刀切开。
那香气像是混合了好多种水果的味道,浓郁又清新,让所有闻到香味的人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一位第一次见到百香果的考察团成员好奇地问:“这香味真是独特,像是混合了好多种水果一样,它叫什么名字啊?”
一位见多识广的成员立刻回答:“这应该是西番莲吧,我在鹭岛曾经看见过。不过,鹭岛的西番莲个头小,没有你们种的这么大,味道也没有这么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