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彬是青云山最后一批搬到土楼那边的,行李不多,一群人三两下就搬完了。
等收拾好,干脆把奶奶也接了过来,时常跟两娃一起,加深加深感情。
至于爷爷,任凭林鸿彬怎么劝,他都不愿来。
“我在村里住惯了,每天大队部坐一坐,田里走一走,多自在。大队有食堂,到点就有饭吃,不用你们操心。去了青云山,反倒浑身不自在。家里的鸡要喂,菜也得管,也离不了人。”
林鸿彬知道爷爷的脾气,也不勉强,自己也经常回村里巡查,也能经常见上面。
爷爷在村里吃大队食堂,青云山的食堂也有了新变化--如今吃饭吃菜都得用票了。
饭票的规矩和以前差不多,要么用粮票加钱买,要是家里粮票不够,也能直接用钱买,就是价格得贵上几分。
菜票则由单位定量配发,不过这待遇只有员工能享,家属或是外来人员想吃菜,就得自己掏钱买,好在价格不算贵,大家还能接受。
早餐有鸡蛋,加上青菜、咸菜等也就收了成本价五分;中午和晚上有肉有青菜还有汤,一份一毛,很实惠了。
新来的干部有一大半是拖家带口的,育种中心尽量给能干活的家属安排了工作,学校需要人,田里、山里需要人,再不济干点打打扫扫的活。
可还是有两个家庭犯了难。一家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腰弯得像虾米,干不了重活;另一家是个瘸腿的汉子,走路都得拄拐杖,更没法干活。
可能是工资还有其他用处,这两家人连菜票都舍不得买。每次到食堂打饭,只是用定量票买了菜,小心翼翼地装在饭盒里,带回家和全家人分着吃。
食堂有人看不过去,想多给他们打点菜,却被他们婉拒了:“不用不用,够吃了,不能占公家便宜。”
林鸿彬知道后,也只能叹气,这种事旁人没法多帮,只能尊重他们的选择。
至于孩子们用餐,现在都是把饭菜抬到学校,分着吃的。
看着有些孩子把课桌弄的满是油渍,林鸿彬已经盘算在学校再开一个食堂。
9月30日那天,省报送到了青云山。
林鸿彬刚从果园回来,随手拿起报纸翻了翻。
一则新闻吸引了他的目光:“据XX社9月29 日报道,第三届全运会胜利闭幕,闽省代表团取得16金9银12铜、金牌榜第五的好成绩......
为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宣扬体育精神,省革委会决定,将安排一批教练员和运动员下基层单位进行巡回宣讲......”
林鸿彬以为这个事情跟他们没关系,可没过几天,林鸿彬去地区汇报工作时,肖书记的话却让他愣住了。
肖书记靠在椅背上,手里端着搪瓷茶杯,慢悠悠地说:“过些天,地区体育宣讲队会到你们单位宣讲!”
林鸿彬瞪大了眼睛,疑惑地问:“还有我们的事?去我们山沟沟干啥?我们这儿都是种地、搞育种的,跟体育不搭边啊!”
肖书记放下茶杯,指了指桌上的文件:“按省革委要求,地区要有专业的体育运动队,还要建设一批体育示范单位,你们单位得领一个任务!
这次的宣讲队,是从参加全运会的队伍里组织起来的,宣讲完也不解散,会长期驻扎在你们单位,帮着搞体育建设。”
林鸿彬一听,立马急了,声音都提高了几分:“领导,这不是让我们养人嘛!我们这儿已经够忙够多了,实在养不动啦!”
什么体育示范单位、什么长期驻扎,不就是让青云山养运动员吗?
“运动员你们不养谁养?全地区哪里还有其他单位像你们这样,米油不缺、肉管饱的?我地委都没这条件。好处你们占了,该担的责任必须承担。”
肖书记说的理直气壮的,好像这个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肖书记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得林鸿彬心里发凉。
在这个讲究平均的时代,青云山日子过得好,在别人眼里就是“占了好处”,得到的比别人多,那就是有错。
地委书记都这么想了,那肯定有一大批人也是这个观点。
反驳有啥用?又不能改变一大群人对育种中心的眼红,反而可能引来更多麻烦。
林鸿彬张了张嘴,原本到嘴边的反驳话又咽了回去。
林鸿彬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专业运动队主要由省级以上体委直接管理,蒲阳地区连个业余体校都没有,现在省里趁着全运会东风,要在全省搞点体育政绩,各地区只能配合。
搞不起专业运动队,那就往单位里塞了。
“算了,收就收吧。” 林鸿彬在心里叹气,“反正他们的工资又不是我发,只要不耽误我挣钱就行。要是实在看不过眼,让他们兼着体育老师,给孩子们上上课,也不算浪费。”
林鸿彬看着肖书记,语气带着几分无奈:“领导,他们的宿舍和体育设施我们可管不了,您得让他们自己解决,我们这儿实在腾不出精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