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消融,和州大地迎来春耕时节。田间地头,农人们开始新一年的劳作。武泽苍巡视各乡,却发现一个令人忧心的现象:许多农户仍在用着破旧低效的农具,耕作效率低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武泽苍对随行的鲁大山说,“现有的农具太过原始,必须改进。”
鲁大山眼睛一亮:“殿下说得极是!我观察多时,现有犁具入土不深,耙具效率低下,耧车播种不均...若能改进,产量还可提升!”
武泽苍当即决定成立农具改良组,由鲁大山负责,自己亲自参与设计。
他们首先从最常用的犁具入手。现有的直辕犁笨重难操,需要两头牛才能拉动,且翻土不深。
武泽苍根据记忆中的曲辕犁图纸,讲解原理:“将直辕改为曲辕,降低牵引阻力;增加犁评和犁建,可调节耕深;犁铧改用精铁打造,更加锋利耐用。”
鲁大山心领神会,连夜绘制详细图纸,组织铁匠和木匠试制。三天后,第一架改良曲辕犁诞生了。
试验田里,围满了好奇的农人。只见一架牛拉着新式犁具,轻松地破土前行,犁沟又深又直。以往需要两头牛拉的活,现在一头牛就能完成,而且速度更快!
老农抚摸着光滑的犁辕,难以置信:“神了!真神了!这犁听话得像自家养的狗!”
武泽苍又指出不足:“犁铧角度还需调整,否则容易卡草;辕杆可再加个握把,便于操控。”
改进后的曲辕犁迅速推广。王府设立农具租赁处,贫困农户可免费租用,收成后以粮食偿还。
接着改进的是耙具。现有的钉耙效率低,碎土不匀。鲁大山设计了一种“八字形”钉耙,增加钉齿密度,改变排列方式,碎土效果大大提高。
最让农人惊喜的是播种工具的改良。武泽苍设计了新型耧车:增加种子箱容量,改进排种机构,使播种更加均匀。还增加了深度控制装置,可根据作物调节播深。
“以前播种全凭手感,现在有了这个刻度,深浅都能控制!”农人们围着新耧车赞不绝口。
然而创新并非一帆风顺。一次演示中,新设计的收割机突然故障,刀片卡住不动。围观人群中传出嗤笑声:“花里胡哨,不如老实在在用手割!”
鲁大山满面通红,武泽苍却从容上前,亲自检查故障点:“是传动轴强度不够。加大轴径,增加支撑点即可。”
他转向众人:“任何新事物都需要完善过程。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噎废食。”
改进后的收割机再次演示时,效果惊人:一天能收割十亩地,相当于十个壮劳力的工作量!质疑声顿时变成赞叹声。
武泽苍注意到,许多改进后的农具虽然高效,但对老年农人来说操作复杂。于是他提出“适老化”改进:增加辅助轮便于推动,加装扶手减轻腰部受力,简化调节机构...
这些贴心的设计深受老农欢迎:“王爷连我们老头子的腰酸背痛都想到了!”
随着改良农具的推广,新的问题出现了:铁制部件需要定期维护,但农村缺乏铁匠。
武泽苍立即组织“流动修配队”:配备简易锻炉和工具,巡回各乡为农人维修工具。还培训当地年轻人基本维修技能,做到小修不出村。
鲁大山则专注于更大型的机械。他设计出借助水力驱动的碾米机、磨面机,大大减轻了粮食加工的劳动强度。还利用风能制作了自动灌溉装置,天旱时能自动提水浇田。
最令人惊叹的是,在武泽苍的启发下,鲁大山竟设计出了一种“自动化”播种系统:利用水力带动传送装置,实现开沟、播种、覆土一次性完成!
当这台庞然大物在试验田里轰鸣作业时,围观的人们目瞪口呆:一天播种百亩地,而且株距行距均匀准确!
“这...这不是人间应有的器物!”老农跪地膜拜,“定是鲁班再世,王爷天命所归啊!”
武泽苍却清醒地指出局限:“这种大型机械只适合平原地区,且造价高昂,难以推广。我们要的是能让普通农户受益的改进。”
于是,重点回到简易实用的农具改良上。武泽苍提出“小改大效”理念:在现有农具基础上做简单改进,就能大幅提升效率。
比如给锄头加个辅助杆,省力又高效;给簸箕加个支架,方便单手操作;甚至简单到改进镰刀的角度,都能让收割省力不少。
这些小小的改进累积起来,产生了巨大效应。春耕结束时统计,使用改良农具的田地,耕作效率提高了一半以上!
更让武泽苍欣喜的是,农具改良激发了百姓的创新热情。各地不断传来能工巧匠的小发明小创造:有的给水车加了自动调节装置,有的改进了风车的叶片角度...
武泽苍立即设立“创新奖”,鼓励百姓提出改进建议。一经采用,重金奖励。于是,和州掀起了一场技术革新的热潮。
然而麻烦也随之而来。这日,边境查获一批试图走私出境的改良农具。原来邻州得知和州农具先进,派人暗中收购,想窃取技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