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革新如火如荼地进行,武泽苍并没有忽视另一件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军队建设。原有的“安民团”经过多次剿匪和扩编,人数已增至一千五百余人,但其性质更偏向于地方保安团,无论是编制、装备、训练还是战术思想,都难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更大规模的冲突。北境大皇子挑起的边衅,如同一记警钟,时刻提醒着武泽苍乱世之中武力的重要性。赵铁鹰的到来,正好弥补了林惊羽在大规模步兵战阵和正规军训练方面的经验不足。
这一日,武泽苍召集林惊羽、赵铁鹰,以及李慕(负责后勤粮饷协调)、鲁师傅(负责军械打造)等人,在军营校场旁新搭建的、还带着木头清香的议事厅内,召开了一次关于军队建设的专项会议。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股肃杀和革新的气息。
武泽苍首先定下调子,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核心成员:“如今外界乱象已显,朝廷无力顾及四方,各地豪强并起,匪患丛生。我和州欲要求存图强,仅凭现有安民团,力有未逮。我们必须建立一支更加正规、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打硬仗的军队!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从里到外的彻底蜕变!”
他看向林惊羽和赵铁鹰:“惊羽,铁鹰,你们二位是行家,是安国军未来的脊梁。我意,将‘安民团’正式扩编改组为‘安国军’。这意味着全新的编制、更严格的纪律、更科学的训练、更精良的装备,以及……不一样的魂。你们有何想法?畅所欲言。”
林惊羽率先开口,他依旧言简意赅,但语气异常坚定:“王爷,末将以为,当务之急是明确编制,严明纪律。现有人员虽经训练,但编制混乱,号令不一。常常是临时指派,权责不清。应仿照边军,但更需细化,设立明确的队、哨、营建制,层层统属。明确各级军官职责,伍长、队正、哨官、营指挥使,各司其职,做到如臂使指,令行禁止。纪律方面,需制定详尽的《安国军军律》,从日常操练、内务卫生、言行举止到战场号令,皆有法可依,违者必究!”他深受武泽苍现代思维影响,深知组织性和纪律性是一支强大军队的基石。
赵铁鹰接着补充,他声音洪亮,带着边军特有的铿锵之力:“林统领所言极是!末将观安国军……呃,安民团往日操练,个人武艺及小队配合已有基础,士兵们敢打敢拼,这是好事。然,严重缺乏大规模战阵演练与实战磨合!一支强军,光有纪律和个人勇武不够,还需精通各种战阵变化,如进攻时如猛虎下山的锋矢阵、防守时如磐石不移的圆阵、行军时首尾相顾的长蛇阵等,并能根据战场形势、敌军特点,在主将指挥下灵活转换。此外,军中号令、旗语、金鼓必须统一标准,确保在厮杀震天、烟尘弥漫的战场上,指令能准确、迅速传达至每一名士兵!这一点,至关重要!”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阵型变化,眼中闪烁着对战场艺术的专注。
武泽苍连连点头,这两位将领,一个重组织纪律,如同军队的骨架;一个重战阵实操,如同军队的肌肉和神经,正好互补。他沉吟片刻,提出自己思考已久的、更为深入的想法:“二位所言皆切中要害,是强军之基。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几点,或许不同于传统,却同样至关重要。”
他站起身,走到一块事先准备好的、打磨光滑的大木板前,拿起一块特制的木炭(代替粉笔),开始勾画讲解,这个举动让赵铁鹰等人都感到新奇。
“第一,思想教育,或者说,重塑军魂。”武泽苍在第一栏写下这四个字,笔画凝重,“我们的安国军,为谁而战?为何而战?不能只是简单的‘当兵吃粮’,更不能是模糊的‘忠君报国’。要让他们从心底里明白,他们手中的刀枪,守护的是身后的父母妻儿,是和州这数万百姓来之不易的安宁家园,是我们共同付出的心血,是‘不让无辜者受难’的这份信念!”他差点顺口说出“现代军队政委”的概念,及时刹住车,但核心意思表达清楚了,“要让他们以身为安国军一员为荣,知道为何而战,方能死战不退!此事,我亲自抓,惊羽、铁鹰,你们需全力配合。”
林惊羽和赵铁鹰都露出深思的表情。他们习惯了“忠君”或“服从上官”那套,武泽苍提出的“为家园而战”、“为信念而战”,虽然新奇,却似乎更能触及士兵的内心,激发更深层的力量。赵铁鹰喃喃道:“若是边军弟兄当年也能如此想,或许……”他摇了摇头,没再说下去。
“第二,专业化分工与协同。”武泽苍继续画着,分出几个分支,“不能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兵。要根据士兵的身高、力气、敏捷性、性格特点,进行初步筛选和划分。比如,力气最大、体格最健壮、意志最坚韧者,可着重训练为重甲步兵或长枪兵,配发最好的防护,作为阵线的中坚力量,要求他们如山岳般不可动摇。身手敏捷、擅长奔跑、反应迅速者,可训练为刀盾手或侦察轻兵,负责突击、掩护、探查敌情。眼神好、臂力强、心细沉稳者,则编入弓弩队,进行远程精确打击,要求他们箭无虚发,压制敌军。甚至,”他顿了顿,“我们要考虑在未来,组建一支哪怕规模很小、但绝对精锐的骑兵队,用于侦察、通讯、侧翼骚扰和关键时刻的追击!各兵种需进行针对性训练,但又必须强化协同作战演练,如步弓配合、步骑协同,形成整体合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