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装枪的突破让火器工坊看到了希望,可新的难题很快摆在面前——钢铁不够用,加工效率更跟不上。要量产后装枪,得有标准的枪管钢;要造更大的火炮,得锻打厚重的炮管坯;连护民府规划的新防御工事,都需要大量规格统一的钢板、钢条。可之前全靠人工抡大锤锻打,五六个铁匠围着一块钢坯砸半天,才能勉强打出炮管雏形;手工锤出的钢板更是厚薄不均,做甲片都得反复打磨,效率低得让人着急。
“再这么靠手砸,就算有再好的图纸,也造不出足够的家伙。”赵五叔公拿着一块凹凸不平的钢坯,愁得直叹气,“就说这炮管,要锻得又圆又直,人工得砸上三天,还未必合格。”
赵罗也在琢磨这事。他知道,手工锻打的上限太低,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必须找新的动力——山上那条常年流淌的溪流,突然跳进他的脑海。
“水!用溪水的力气!”赵罗找到赵五叔公和老王,画出水力设备的简图,“在溪流湍急的地方建水坝,引水流推动水轮,水轮带动齿轮,齿轮再拉动锻锤、转动轧辊——水力比人力大十倍、百倍,能省不少事!”
工匠们一听就来了劲。说干就干,赵罗让人先勘察溪流,选了一处落差大、水流稳的河段,组织俘虏劳工和工匠一起动工:先垒石坝截住部分水流,挖出一条水渠引向岸边;再用硬木打造巨大的立式水轮,轮叶宽足有三尺,边缘装上皮革防水;水轮轴上安上齿轮,通过木架上的传动轴,分别连接到工坊旁新建的锻锤台和轧机台。
最费劲的是水力锻锤。锻锤用整块生铁铸造,锤头重两百多斤,悬挂在木架上,通过传动轴上的凸轮带动铁链,让锤头上下起落。第一次安装时,水轮转起来,凸轮却卡不住铁链,锤头只晃了晃没动。赵小石急得满头汗,趴在传动轴旁琢磨半天,在凸轮上加了个铁钩,才算勾住了铁链。
轧机相对简单,用两根一尺粗的铁辊,平行架在铁架上,一根连传动轴,通过齿轮带动旋转,另一根用螺栓固定,能调整间距。钢坯从两辊之间穿过,就能被轧成平整的钢板或细长的钢条。
折腾了近一个月,水利设施终于完工。这天清晨,赵罗带着工造司的工匠们,来到溪边的工坊外,准备试机。
“开闸!”赵五叔公一声喊,负责水坝的工匠拉开闸门,水渠里的水奔涌而出,冲击着水轮的轮叶。
“嘎吱——轰隆!”
巨大的水轮缓缓转动起来,带动传动轴上的齿轮“咔嗒咔嗒”作响。连接锻锤的铁链被凸轮拉起,两百多斤的生铁锤头缓缓上升,升到最高处时,凸轮松开,锤头“砰”的一声砸在下方的钢坯上!
“咚!”
一声巨响,地面都微微震动,钢坯被砸得向下凹陷,边缘的毛刺瞬间被砸平。之前人工砸半天的效果,水力锻锤一下就做到了!
“再来!再来!”工匠们兴奋地喊着。水轮不停转动,锤头一次次起落,“砰砰”的巨响在山谷里回荡。一块原本不规则的钢坯,在锤头的反复锻打下,渐渐变得规整,不到半个时辰,就成了一根粗圆的炮管坯——这要是人工,至少得三天!
“成了!锻锤成了!”赵五叔公拍着大腿,笑得合不拢嘴。
接着试轧机。老王让人把一块烧红的钢坯抬到两辊之间,调整好辊间距。水轮带动下,下方的铁辊开始转动,钢坯被缓缓卷入,从另一边出来时,原本厚三寸的钢坯,变成了一寸厚、一尺宽的平整钢板,表面光滑,厚度均匀,连一丝凸起都没有。
“太好了!这钢板做甲片,不用再磨了!”老王拿起钢板,对着阳光看了看,激动得手都在抖,“以后造枪管的钢条,也能轧得笔直,省了多少功夫!”
消息很快传遍了铁石山。战兵们跑来看热闹,看着巨大的锻锤砸得钢坯变形,看着轧机吐出平整的钢板,都忍不住惊叹:“这水的力气真神了!以后咱们的枪和炮,肯定能造得又多又好!”
接下来的日子,水力锻锤和轧机成了工造司的“宝贝”。锻锤白天黑夜不停转,炮管坯、枪管钢、大型铁件源源不断地产出;轧机则轧出成批的钢板、钢条,一部分送去火器工坊造枪,一部分送去甲胄坊做铁甲,还有一部分运去山口加固防御工事。
之前人工锻打时,一天最多造两根炮管坯,现在水力锻锤一天能造十根;手工锤钢板,一天出不了五十片,轧机一天能轧出两百片,效率翻了好几倍。更重要的是,水力加工的钢铁规格统一,质量稳定,后装枪的枪管不再有粗细不均的问题,火炮的炮管也更坚固,炸膛的风险大大降低。
这天傍晚,赵罗站在水力工坊旁,看着夕阳下转动的水轮,听着锻锤“砰砰”的巨响,感受着地面传来的轻微震动。这条溪流,以前只是用来灌溉、洗衣,如今却成了铁石山的“钢铁动脉”,用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着军工生产向前狂奔。
巨大的锻锤再次轰然砸下,钢花四溅,地面微震。这一声响,不仅是钢铁变形的声音,更是铁石山工业力量迈入新阶段的宣告——他们不再依赖原始的手工劳作,而是有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基础。
有了这条“钢铁动脉”,后装枪的量产不再是空想,更大更强的火炮也能提上日程。面对即将到来的清军威胁,铁石山手里的“钢刀”,正变得越来越锋利。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