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晨光刚穿透云层,铁石山的了望塔上,哨兵就发出了急促的警报声。“清军来了!大批清军来了!”
赵罗和赵虎快步登上了望塔,举着望远镜向北眺望,远处的平原上,一支绵延数里的队伍正缓缓靠近,黑色的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最前方是两百名蒙古骑兵,后面跟着三千汉军旗兵,队伍中间,三辆由八匹马拉着的炮车格外显眼,炮身上包裹的红布随风飘动,正是清军的红衣大炮。
“果然带了重炮。”赵罗的手指微微收紧,望远镜里,清军的行进队列整齐,没有丝毫混乱,蒙古骑兵在外围警戒,步兵分成三列纵队,炮车被护在中间,这纪律性,远非之前的明军可比。
清军队伍在距离铁石山山口约三里的地方停了下来。李国翰勒住马,看着前方的地形,眉头微微皱起:山口外,是宽两丈的深壕,壕沟后是三层拒马,拒马间隙撒满了铁蒺藜,山坡上隐约能看到暗堡的射击孔,整个山口像被一道铁墙堵住,根本没有冲锋的缺口。
“将军,这山寨的防御太严实了,骑兵根本冲不上去。”副将凑过来说道,语气里带着几分忌惮。
李国翰冷哼一声:“再严实的墙,也架不住红衣大炮轰。先扎营,等摸清情况再说。”
命令下达后,清军立刻行动起来。蒙古骑兵在外围巡逻,防止有人突袭;汉军旗兵则分成两队,一队挖掘壕沟、搭建拒马,形成临时防御圈;另一队砍伐附近的树木,快速搭建营寨。不到一个时辰,一座简易却坚固的营寨就立了起来,营寨外挖了浅壕,里面架起了箭楼,三门红衣大炮被推到营寨前方的高地上,对准了铁石山的山口。
整个过程,清军动作迅速、分工明确,没有一丝慌乱。了望塔上的赵虎看得咬牙:“这鞑子比明军能打多了,难怪之前那么多城池守不住。”
赵罗没有说话,他知道,清军的谨慎,恰恰说明他们没有轻视铁石山。这场仗,会比之前任何一次都难打。
午时刚过,清军阵前突然响起一阵号角声。一名清军士兵骑马来到山口前的安全地带,弯弓搭箭,将一封绑着布条的箭书射向山寨,箭“钉”在山口的木墙上。
战兵取下箭书,快速送到议事堂。赵罗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清军主帅李国翰的劝降语:“铁石山赵姓首领知悉:今大清天兵入关,所向披靡,明室将亡。若尔等献寨投降,献上火器图纸,本将奏请王爷,封尔为沂州总兵,赏白银万两,所辖部众皆可编入汉军旗,共享富贵。若负隅顽抗,待红衣大炮轰开山寨,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呸!想让咱们投降鞑子?做梦!”赵虎看完,一把将箭书拍在桌上,怒声道,“这李国翰也不看看,咱们铁石山的人,是那种贪生怕死的软骨头吗?”
赵伯公和其他长老也纷纷表态:“绝不能降!降了就是汉奸,死后没脸见祖宗!”“咱们有炮有枪,还有这么多百姓支持,一定能守住!”
赵罗拿起箭书,看了一眼,随手扔在火盆里。火焰瞬间将信纸吞噬,化为灰烬。“回复李国翰,铁石山的人,只知保家卫国,不知投降二字。想拿下铁石山,让他来试试!”
很快,一封简短的回信被射向清军营寨。李国翰看完,脸色沉了下来:“敬酒不吃吃罚酒!看来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是不知道天兵的厉害。”
他立刻下令:“准备红衣大炮!明日清晨,轰击山口工事,先把他们的拒马和壕沟炸平!”
清军的士兵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将红衣大炮从炮车上卸下,调整炮架,让炮口对准山口的防御工事;几名炮兵围着大炮,用小锤敲打炮身,校准角度;还有人搬运炮弹和火药,堆放在大炮旁,黑色的炮弹像一个个铁球,火药桶上印着清军的印记,在阳光下透着冰冷的杀气。
铁石山上,战兵们也进入了一级战备。赵虎将主力战兵部署在山口的暗堡和掩体里,每座暗堡配备两门霰弹炮和十支后装枪;工造司的老王带着工匠,将之前赶制的开花弹运到炮兵阵地,这些开花弹比清军的实心弹小,却能在爆炸时产生碎片,专门用来对付密集的步兵;难民营里的青壮也主动请缨,负责搬运弹药、加固工事,连一些半大的孩子,都帮着传递消息。
夕阳西下,余晖将铁石山和清军营寨都染成了红色。山口前的空地上,静得只剩下风吹过的声音,可空气中的紧张感,却像凝固的铁块,压得每个人都喘不过气。
清军营寨前,三门红衣大炮的炮口黑洞洞的,正对着铁石山的山口,像三只蛰伏的巨兽,等待着黎明的到来。而铁石山的暗堡里,工坊造的霰弹炮和后装枪也已经上膛,炮口同样对准了清军的方向。
一边是清军的红衣大炮,代表着这个时代最成熟的攻坚火力;一边是铁石山的新式火器,凝聚着超越时代的技术突破。
一场明清之间最先进火炮的对决,即将在次日清晨,于铁石山下上演。
夜色渐深,铁石山上的灯火彻夜未熄。战兵们握着手中的枪,工匠们检查着每一门炮,百姓们默默为他们准备着干粮和水。每个人都知道,明天的战斗,将决定铁石山的生死。
山风呼啸,像是在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血战。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