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的意外受伤,如同给高速运转的"百草轩"踩下了一脚急刹。灶间少了一个主力,本就紧张的人手更是捉襟见肘。林薇薇不得不亲自顶替大部分制作工序,每日从黎明忙到深夜,原本计划中的新品研发、渠道拓展等事宜,不得不暂时搁置。现实的困境,远比商会舞台上的风光来得冰冷刺骨。
然而,危机之中,往往也蕴藏着转机。林薇薇为阿木外敷的三七粉,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两三日,阿木脚踝的肿胀便消了大半,疼痛也显着减轻,连前来复诊的郎中都啧啧称奇,追问这药粉的来历。林薇薇只推说是家传的土方,心中对薛神医的感激却更深了一层。此事也让她更加意识到,自身所学的药膳知识,其价值远不止于制作糕点茶饮,在应对日常急症、养护身边人健康方面,同样大有可为。
正当她疲于应对店内事务之际,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助力。这日傍晚,店铺打烊后,林薇薇正在后院清洗器具,一位年约五旬、衣着朴素但浆洗得十分干净的老者,在街坊刘大娘的引领下,寻到了店里。
"林掌柜,这位是老陈头,咱城南老街坊了,以前在‘永春堂’药铺做了大半辈子伙计,辨识药材、炮制饮片可是一把好手!前年永春堂东家迁走,铺子关了,老陈头就闲在家里。他听说您这儿缺人手,阿木又伤了,就让我领着来问问,看能不能在您这儿寻个差事,不计较工钱多少,就图个有事做,不荒废了手艺。"刘大娘热心地介绍道。
林薇薇打量着眼前的老者,只见他双手粗糙,指缝间还带着洗不掉的药材痕迹,眼神温和中透着股认真劲儿。她心中一动,"永春堂"是州府的老字号,虽不及济世堂规模大,但口碑一向不错。她请老陈头坐下,倒了杯热茶,随意问了几味药材的性状和炮制要点。老陈头对答如流,言语间透着内行人的笃定与经验。
"陈老伯手艺精湛,晚辈佩服。只是……小店目前规模尚小,怕是委屈了您。"林薇薇有些犹豫,既是惜才,也担心庙小容不下大佛。
老陈头却摆摆手,诚恳地说:"林掌柜不必顾虑。老汉我一把年纪,不求大富大贵,就稀罕个踏实。早听说您这儿做的药膳点心实在,对药材要求高,不是那等糊弄人的买卖。能让我这老手艺派上用场,看着好东西从自己手里出来,心里就舒坦。工钱您看着给,管两顿饭就成!"
见他态度真诚,林薇薇思忖片刻,眼下正是用人之际,阿木伤愈还需时日,店里确实需要一位懂行的老师傅来把控药材关和指导基础炮制。老陈头经验丰富,又是知根知底的街坊介绍,人品应当可靠。她当下便应允下来,言明先试用几日,彼此合意再定去留。
老陈头的加入,果然如雪中送炭。他不仅手脚麻利,熟悉各类药材的优劣真伪,更难得的是那份几十年练就的严谨态度。有他把关,药材的清洗、浸泡、初步炮制等环节效率和质量都提升了一大截,大大减轻了林薇薇的压力。石头也跟着老陈头学到了不少实用的药材知识,进步飞快。
人手危机暂时缓解,林薇薇得以喘息,重新将目光投向长远发展。阿木的受伤和"三七粉"事件,让她对"百草轩"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思考。单纯依靠糕点和茶饮,产品线仍显单一,且极易被模仿。若能将自己所学的药膳知识系统化,开发出一些便于家庭使用、具有特定调理功效的"简方"或"半成品",如针对常见小恙的药茶包、可外用的药粉、易于保存的浓缩膏方等,或许能开辟一条新的、更具专业壁垒的路径。
她开始着手整理邓老者的手札和薛神医的指点,结合常见需求,构思几款"家用养生小药箱"的概念产品,比如"小儿积食调理包"(内含山楂、麦芽、陈皮等,配说明)、"妇人温经暖宫包"(艾叶、生姜、红糖等)、"劳损舒活外敷散"(三七、红花、透骨草等)。这些产品技术要求更高,但一旦形成口碑,将极难被复制。
就在她潜心规划之际,济世堂李掌柜的邀约不期而至。
这次会面,地点不在济世堂,而是在城南一家颇为雅致的茶楼雅间。李掌柜屏退左右,只留钱管事在旁伺候。茶过三巡,李掌柜不再绕圈子,直接切入主题:"薇薇啊,商会一役,你为‘百草轩’,也为咱们药膳一行,挣足了脸面。如今名声是有了,但想必你也感受到了,这名气背后,担子也不轻啊。"
林薇薇心知正题来了,恭谨应答:"掌柜明鉴,晚辈近日确感力有不逮,正需前辈指点。"
李掌柜点点头:"指点谈不上,互利共赢罢了。观你店铺,如今客流如织,但产能有限,高端定制更是难以满足。长此以往,恐伤客心,亦损声誉。再者,原料供应,始终是个隐患。悦来居虽暂时蛰伏,但其根基深厚,绝不会坐视你壮大。"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林薇薇:"老夫有个提议,或可解你眼下之困,亦能图未来之大发展。济世堂愿出资,与你合股,将‘百草轩’规模扩大,在城东择一佳处,开设分号,专营高端药膳及定制服务。你可专心负责产品研制与品质把控,店铺管理、人员招募、原料供应乃至与各方打交道等杂务,皆由堂内负责。所得利润,你我三七分账,你占三成。如此一来,你可从琐事中解脱,更能借助济世堂之力,将‘百草轩’真正做大做强。你看如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