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临江市政府接待处外的小山坡,已浸在一片清润的晨光里。江风带着水汽漫过来,拂过张雪鬓角的碎发,也吹动了尤启明的衣角。天边的鱼肚白正一点点被染成暖金,像谁在墨兰的绸缎上晕开一层薄纱,江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的船影成了淡墨勾勒的剪影。
“老妈,你闻这空气,比港岛的海风多了点土腥味儿却让人心里踏实。”尤启明扶着张雪的胳膊,脚下的青草带着露水,踩上去软乎乎的。
张雪望着江水流淌的方向,嘴角弯起:“是啊,多少年没在这样的清晨里看过江了。当年在这边打仗时,夜里急行军眼里只有火把和脚印,哪顾得上看风景。
江风卷着两人的话音散开,尤启明才说起正事:“签约后你就回港岛,姥爷一个人撑着太累。等护照办妥,我用“飞行舱”送您,快的很。”
张雪拍拍儿子的手背,正要说话,身后传来爽朗的笑声:“这不是张雪和尤小子吗?一大早就在这儿忆苦思甜呢?”
董作舟穿着笔挺的中山装,步履稳健的走来,看到张雪时眼里满是热络。当年他右臂中弹被判截肢,是张雪捧着药箱守了一个多月,那密密麻麻的银针和带着草木香的药膏,硬是把他的胳膊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董省长也出来透气?”张雪笑着迎上去,三人并肩站在坡上,江风把董作舟的话吹得格外清晰:“过几天你去了港岛,临江这边的拖拉机零件可全指望你盯着。”他顿了顿,看下尤启明,“尤小子,签约后第1台拖拉机可得抓紧,有难处直接打我办公室电话。对了,会后别想溜,跟我去红旗生产大队看看。”
“放心吧,董伯伯,到时候我跟您一辆车。”尤启明笑着应下。
晨光里,三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江风里仿佛都飘着对未来的期许。
早餐的食堂里飘着小米粥的香气,董作舟朝尤继武招了招手:“继武,过来坐。”
尤继武放下手里的馒头,快步走到省长的餐桌旁。
“省政府决定成立优良稻种推广办,我任主任,王辉市长任副主任,你当办公室主任,正处级。”董作舟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办公地点在临江,调令已经让王辉发了,今天就上任,具体推广的事归你管。”
尤继武愣了愣,手里的筷子差点掉在桌上:“老领导,我哪能干这个?干警察还行,跟人打交道搞推广,我真不擅长。”
“组织调动,服从命令。”董作舟放下粥碗,眼神严肃起来,“这稻种能让多少人吃饱饭,你比谁都清楚。别跟我讨价还价,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
邻桌的尤启明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暗暗点头。董省长这步棋走的妙,把老爸推到这个位置上,自己手里的稻种推广再无退路——毕竟,谁能眼睁睁的看着亲爹在岗位上为难?他端起粥碗,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后续的推广计划了。
中午11时,临江市政府接待处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空气中弥漫着庄重而热烈的气息。
主席台正中,铺着红绒布的长桌上放着两份合同文本。胜利修造厂的黄厂长整理了一下衣襟,身旁的福伯——启明集团的代表也正了正领带。两人身后的展示区,1台崭新的“启明牌”28马力拖拉机静静伫立,火红色的机身在窗外阳光的映照下泛着光,轮胎上的纹路清晰有力,仿佛随时能奔涌出无穷的力量。
“现在,我宣布,胜利修造厂与港岛“启明集团”合作签约仪式正式开始!”主持人的声音落下,掌声雷动。
黄厂长拿起笔,手微微有些颤抖。他干了一辈子农机,做梦都想让厂里能造出像样的拖拉机,如今不仅能组装,对方还无偿提供底盘生产设备、驾驶室生产设备和总装线,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机遇。福伯看着他,眼里带着笑意,提笔时动作沉稳——这不仅是一笔生意,更是他对尤启明托付的承诺。
笔尖在纸上落下,两个签名并排留在合同末尾。当两人交换合同、抬手相握时,闪光灯瞬间连成一片,快门声此起彼伏。
黄厂长激动的声音发紧:“有了这条生产线和设备,咱们胜利修造厂一定能造出最好的拖拉机!”
福伯笑着点头:“启明集团会全力配合,保证零部件供应,让临江早日响起拖拉机的轰鸣。”
台下,董作舟带头鼓起掌来。
张雪望着那台拖拉机,眼里闪着光——那不仅是1台机器,更是她即将奔赴港岛开展工作的意义。
尤启明坐在角落,看着台上紧握的双手,知道属于这个时代的齿轮,已经随着这笔签约,开始朝着更快的方向转动了。
签约仪式结束后,黄厂长拉着福伯走到拖拉机旁,指着发动机部位给众人介绍:“您看这设计多精巧,咱们厂的工人师傅昨天围着看了半天,都说这技术领先国内几十年。”记者们立刻围上去,镜头对着拖拉机的细节一阵猛拍,他们要把这“临江制造”的新希望定格在胶片里。
阳光透过窗户洒满会议室,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仿佛已经看到了不久后,一台台崭新的拖拉机从生产线驶下,奔向田野的景象。
喜欢系统在手六零年代我称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系统在手六零年代我称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