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临安的局势稍稍稳定,刚刚完成整编的第十九支队,还未来得及进行充分整训,就要面临一场严峻考验。
“支队长,三大队整编完成。”郑云鹏递上花名册,“按照您的指示,我们将最近俘虏的赵北部士兵和新收编的小股武装分散补充到一、二大队,其余人员编成三大队。目前三大队有两个中队,共三百六十七人。”
陈宇接过花名册,仔细翻阅。三大队的装备情况令他忧心不已:全大队只有三挺轻机枪,步枪型号杂乱,汉阳造、中正式、甚至老套筒混杂使用,弹药补给更是困难。更麻烦的是,部队成分复杂,许多是刚刚收编的散兵游勇,战斗意志和纪律性都有待考验。
“周云翔担任三大队长是个挑战。”陈宇沉吟道,“他也是参加过上海战斗的老兵了,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但是三大队的底子还是太薄啊。”
郑云鹏补充说:“我已经从二大队抽调了十名老兵充实三大队的骨干,希望能稳住阵脚。”
就在陈宇为三大队的整编发愁的时候,军统杭州的潜伏人员传来情报,日军第22师团正在集结兵力,准备对临安地区发起扫荡!”
陈宇立即召开会议,会议室里气氛顿时凝重起来。摊开地图,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临安这个战略要地上。这里距离余杭不足四十公里,是连接杭州、湖州的交通要道,日军绝不会容忍一支中国军队长期占据此地。
“日军参战兵力包括步兵第86联队主力,约两个大队;山炮兵一个大队,12门75毫米山炮;还有工兵、骑兵和辎重部队配合,总兵力约三千人。”郑云鹏指着地图分析,“这是一场硬仗。”
随着日军不断集结,日军先头部队出现在临安以东的青山镇方向。日军骑兵小队和化装成农民的便衣侦察兵,沿着余杭至临安的古道进行侦察。有一天甚至还有一架日军侦察机在临安上空盘旋,进行空中侦察。
“日军这次是有备而来。”陈宇在作战会议上指出,“青山镇有192师一个营驻防,我们的三大队也在那里协防。虽然日军进攻的消息已经通知了192师的部队,但我担心的是,三大队刚刚组建,恐怕难以承受日军主力攻击。”
他下令立即在临安县城外围构筑简易工事,并在日军必经之路上埋设地雷、设置障碍。同时派出数个警戒小组,在周边小路上设置警戒哨,形成纵深防御体系。
“记住,我们的目的是迟滞日军进攻,消耗其有生力量,而不是死守某个阵地。”陈宇特别强调,“各大队要灵活作战,避免与日军硬拼。”
周云翔领命后,立即要赶回青山镇布置防御。临行前,陈宇特意嘱咐:“云翔,三大队新兵多,你要特别注意部队纪律和士气。万一战事不利,不要硬拼,可相机后撤。”
周云翔郑重敬礼:“支队长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
然而,战局的发展比预想的还要糟糕。
清晨,日军抵达青山镇外围。旭日东升,朝霞映照下的青山镇本该是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然而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预示着大战将至。
日军山炮兵大队率先开火,12门75毫米山炮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炮弹如雨点般落在守军阵地上。泥土飞扬,硝烟弥漫,刚刚构筑的简易工事在猛烈炮火下显得不堪一击。
炮火延伸后,日军步兵在机枪掩护下发起波浪式进攻。训练有素的日军士兵交替掩护前进,战术动作干净利落。
“稳住!等敌人靠近了再打!”周云翔在阵地上来回奔跑,鼓励士兵。三大队的战士们虽然紧张,但在老兵带领下还是顽强抵抗,给日军造成了一定伤亡。
然而,危机在中午爆发。三大队二中队的一个排,在排长带领下突然举起白旗向日军投降。这个排多数是原赵北部的俘虏,本就军心不稳,在日军猛烈攻击下选择了投降。
“混蛋!”周云翔怒不可遏,但这个突如其来的背叛已经在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日军趁机从这个缺口涌入,守军阵地顿时大乱。
“顶住!谁敢后退,军法处置!”周云翔率领特务排试图稳住阵线,枪毙了几名溃兵。然而兵败如山倒,恐慌情绪像瘟疫一样蔓延。更令人痛心的是,在混乱中,有溃兵竟然向督战的特务排开火。
“大队长!”警卫员惊呼一声,扑向周云翔,但为时已晚。一颗子弹击中周云翔的胸膛,他踉跄倒地,鲜血瞬间染红了军装。
特务排长见状,只好命令士兵抬起周云翔,随着溃兵向后撤退。三大队的溃败如同多米诺骨牌,动摇了192师那个营的阵地,整个青山镇防线在半天之内就土崩瓦解。
消息传到临安,指挥部里一片沉寂。陈宇一拳砸在桌上:“没想到三大队败得这么快!”
郑云鹏冷静分析:“青山镇失守在意料之中,但半天就失守确实出乎预料。现在关键是利用地形节节抵抗,迟滞日军推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