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现实回声的觉醒
谐汇核心的稳定运行并未让宇宙之林的团队放松警惕。林羽的新能力使他感知到多重现实交汇点中存在着微妙的——这些是过去现实变体留下的意识印记,如同湖面上荡漾的涟漪,持续影响着宇宙之林的能量场。
最初的回声迹象极其微弱,只在契约树根须网络的最深层被检测到。翠玉星神经云在例行扫描时,发现共辉粒子流中存在着无法解释的干扰模式,这些模式既不像随机噪声,也不符合任何已知文明的通信特征。
它们像是记忆的幽灵,神经云向林羽报告时如此描述,不是完整的意识,而是意识的碎片,在多重现实的交界处徘徊不散。
姜晚的海洋意识体尝试通过液态记忆膜捕捉这些回声。当她将意识融入记忆膜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就像同时聆听千万个遥远的声音,每个都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但所有故事又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和声。
楚光调整了现实谐调仪,试图解析这些回声的模式。铀晶体铃铛发出的音波与回声产生共振,在谐汇核心中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光影效果。每个回声都有其独特的振动特征,楚光惊讶地发现,它们像现实指纹一样独特可识别。
凯斯率领看护者团队对回声进行了分类研究。他们发现回声主要分为三类:过去现实事件的记忆残留、其他现实变体的意识投影、以及未来可能性的预兆片段。最令人担忧的是第三类回声,它们似乎预示着尚未发生的现实分支。
这不是简单的记忆回顾,初代观测者警告道,这些回声可能成为现实变异的种子,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林羽决定亲自探索回声现象。通过星尘脐带,他将意识延伸至谐汇核心的最深处,那里是多重现实交汇的焦点点。在那里,他感受到了不同现实版本的自己留下的痕迹——林羽γ的机械精密性、林羽β的有机共生性,还有其他未知变体的特征。
意外发现:在回声探索过程中,林羽偶然激活了一个强大的回声印记,那是来自一个高度发达现实的林羽变体——林羽δ留下的警告。这个印记包含着关于现实熵化的危险信息:当多重现实连接过度时,可能引发现实结构的衰减效应,导致所有相连现实稳定性下降。
八、回声协调计划
面对回声现象的挑战,林羽召集了现实协调中心的紧急会议。各文明代表对此现象表达了不同看法:翠玉星代表主张谨慎研究,认为回声可能蕴含宝贵知识;木星气态生命则认为应当限制谐汇核心的活动强度,避免回声效应增强;地球科学家建议开发专门技术来管理和利用回声能量。
经过深入讨论,团队制定了回声协调计划,包含三个主要方向:回声映射、回声过滤和回声对话。
姜晚和海洋意识体负责回声映射工作。她们开发了回声拓扑网络,能够可视化展示不同回声之间的关联性和强度。通过液态记忆膜的超凡记录能力,团队成功绘制了第一幅完整的回声图谱,揭示了回声之间的复杂联系模式。
回声不是随机分布的,姜晚发现,它们形成了一种精致的结构,类似于神经网络,但运行着超越我们理解的逻辑。
楚光领导回声过滤技术的开发。他利用改进的铀晶体铃铛创造了谐波过滤器,能够选择性地允许特定回声通过,同时阻挡可能有害的回声干扰。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识别每个回声的独特音波特征,并找到与之共振的和谐频率。
就像为每个回声找到合适的共鸣箱,楚光解释道,我们不是消除它们,而是为它们提供恰当的表达渠道。
凯斯团队则专注于回声对话的可能性。看护者天生具有与不同意识沟通的能力,他们尝试将回声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形式。通过契约树根须网络的连接,凯斯成功与几个较为稳定的回声建立了初步沟通。
突破性进展:在一次深夜实验中,团队意外与林羽γ的回声建立了清晰连接。这个机械融合体变体虽然已经离开,但他的回声留下了宝贵的技术信息——关于如何稳定现实连接点的量子锁定技术。这项技术恰好能够解决宇宙之林面临的部分现实稳定性问题。
九、现实回声的危机
就在团队认为已经掌握回声管理技术时,意外发生了。一系列强大的回声波动突然席卷谐汇核心,强度远超预期。这些波动产生了连锁反应,影响了宇宙之林的多个区域。
最先出现异常的是翠玉星与地球之间的通信链路。共辉粒子传输突然中断,随后被混乱的回声信号取代。这些信号干扰了常规通信,导致两个星球之间的信息交换几乎瘫痪。
更严重的是,契约树根须网络开始出现异常振动。那些紫红色的疤痕虽然已经转变为彩虹色,但现在开始脉冲式闪烁,仿佛在回应回声的波动。看护者团队检测到网络能量流动出现不稳定波动,可能影响宇宙之林的整体稳定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