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是?该死,应该应该又是那盏灯干的好事,我明明都能干掉那个老头了,没办法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奇怪的记忆了,就当看三十秒复活广告了。”
姜明镜出生在一个位于青鸾山下的小村庄里,这个村庄的人们主要依靠采药和佃田来维持生计。在他五岁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席卷而来,凶猛的洪水冲垮了半片山壁,巨大的滚石如雨点般落下。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姜明镜的父亲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母亲,但不幸的是,父亲被一块巨大的滚石砸中,当场气绝身亡。失去了顶梁柱的家庭,母亲只能艰难地拖着年幼的姜明镜,搬到了村口的一座破旧寺庙里居住。
这座破庙虽然简陋不堪,但至少能为他们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母亲靠着为人缝补衣物勉强维持着生活,而姜明镜则在这艰苦的环境中渐渐长大。
每到夜晚,寺庙里的油灯散发着昏黄的光芒,姜明镜便会趴在供桌上,借着微弱的灯光,用削尖的竹枝蘸着水,在香灰上默写《道德经》。这本半卷残书是庙祝生前留下的,也是姜明镜唯一能够抓住的一丝光明。
尽管生活如此艰难,姜明镜却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他用稚嫩的笔触,一笔一划地在香灰上书写着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这些文字能够带给他力量和希望。
十岁那年,青鸾宗外门执事下山挑选杂役,他站在人群之中,眼神清亮如星,执事一眼便相中了他。于是,他就这样被带回了青鸾宗。
山门的石阶足有三千级,蜿蜒而上,仿佛没有尽头。他赤着双脚,跟在队伍的最后,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上,脚底的皮肉被石阶磨得血肉模糊。但他却紧咬着牙关,一声不吭,只是默默地跟着队伍前行。
终于,他来到了外门弟子的住处。那是一排简陋的屋子,炕沿上积满了灰尘。他用指甲在炕沿上刻下了“明镜”二字,这是他对自己的期许——要像镜子一样,既能照见自己的命运,也能照见别人的苦楚。
此后的七年,他每日寅时便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他挑水、劈柴、洗药鼎,每一项工作都做得认真而细致。夜晚,他蜷缩在柴房里,借着微弱的月光背诵着口诀,一遍又一遍,直到熟记于心。
十五岁生辰的那一夜,月光如水,洒在雪地上,一片银白。他趁着夜色,偷偷地溜到内门,想要偷看传功。然而,他的行踪还是被巡夜的弟子发现了。他们将他按在雪地里,用木棍狠狠地抽打他的脊背,一下又一下,一共三十下。
脊背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染红了雪地。雪片纷纷扬扬地落在他的伤口上,化成冰水,刺骨的寒冷让他浑身颤抖。但他却紧咬着嘴唇,强忍着剧痛,不肯发出一丝声音。
执事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着这一切。然而,第二天,他却出人意料地将他调到了灵药园。他看着他,缓缓地说:“能忍,便算可造。”
灵药园位于断崖的半山腰处,地势险要,环境恶劣。崖顶狂风呼啸,雪花飞舞,寒冷刺骨;而崖底则弥漫着毒瘴之气,翻涌不止,令人望而生畏。
他每天都要腰缠麻绳,冒着生命危险,悬挂在陡峭的峭壁之间,去采集珍贵的雪蝉花。这是一项极其艰难且危险的工作,稍有不慎便会坠入万丈深渊,粉身碎骨。
夜晚来临,他依然不能休息。他守在丹炉旁边,用一把破旧的蒲扇,小心翼翼地扇动着火苗,让火势逐渐升温。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因为火势过大会导致丹药炼制失败,而火势过小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然而,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有一次,丹炉突然发生了炸膛事故,赤焰如火龙般喷涌而出,高达三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险,他毫不犹豫地扑了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刚刚栽种的九转还魂草。
刹那间,赤焰无情地灼烧着他的身体,尤其是他的左臂,被烧得皮开肉绽,筋肉卷缩。尽管剧痛难忍,但他紧紧地护住九转还魂草,不肯松手。
事后,他的左臂伤势严重,从此屈伸不利,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管事却对他的伤势漠不关心,只是随意地扔给他一瓶廉价的金创药,冷漠地说:“这草木可比你的人命贵重多了,你这次算是捡回了一条便宜命。”
十九岁那年,他终于攒够了宗门贡献,成功换得了一次进入“问心池”的宝贵机会。
那是一口神秘而古老的池子,池水呈现出幽深的碧色,仿佛能够映照出人们心底最深处的秘密和不堪的记忆。
当他小心翼翼地踏入池中时,池水的凉意瞬间传遍全身。他紧闭双眼,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睁开。
映入眼帘的,是一幕幕让他心痛欲绝的场景。
他看到母亲坐在昏暗的灯光下,不停地咳嗽着,鲜血从她的嘴角溢出,染红了她手中正在缝制的衣服。
接着,他又看到父亲那被沉重的石头压得弯曲的脊背,父亲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无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