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年味渐散,京城各衙署开业,市井商贾也陆续恢复了往日的营生。连日的暖阳稍稍驱散了冬日的酷寒,但苏挽月眉宇间那抹因货源危机而萦绕的凝重,却并未随之完全消融。
顾清风的文章已南下数日,尚无回音。蜀地探寻新货源的人亦未有突破性进展。周家联合的“京华商盟”似乎暂时没有新的激烈动作,但这种沉寂,反而更像暴风雨前的宁静,让人不敢有丝毫松懈。
然而,就在这片略显沉闷的压抑氛围中,一丝意料之中却又恰到好处的波澜,悄然泛起。
这日晌午过后,苏挽月正在书房内与挽星核对“月羽阁”初步筛选出的妆娘名单,以及石砚呈报上来的几种初步调配的养肤粉膏样品。小芸安静地守在门外,如今她已开始跟着挽星学习,虽然依旧胆小,但眼神里多了几分专注,偶尔还会拿个小本子,用歪歪扭扭的字迹记下几个刚学会的词。
一阵沉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并非府中仆役惯有的轻巧。小芸警惕地抬头,只见管家苏福引着一名身着玄色劲装、腰佩短刃的年轻男子走了过来。那男子神色冷峻,眼神锐利,周身带着一股生人勿近的肃杀之气,正是那日随镇北王世子萧煜出现在“清音阁”的贴身护卫。
“小姐,”苏福在门外躬身禀报,“镇北王府遣人求见。”
书房内的讨论声戛然而止。苏挽月与挽星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了然与期待。
“请他进来。”苏挽月整理了一下衣袖,沉声道。
护卫迈步而入,对着苏挽月抱拳一礼,动作干净利落,声音如同金铁交击:“属下凌昭,奉世子之命,特来拜会苏二小姐。”他递上一份名帖,质地硬挺,封面是简洁的镇北王府徽记。
挽星上前接过,转呈给苏挽月。
苏挽月翻开名帖,里面是萧煜熟悉的铁画银钩的字迹,内容依旧简洁:“前约未忘,北货已至。首批样品及契约文书在此,请苏二小姐验看。后续事宜,可由凌昭与贵属接洽。萧煜。”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直指核心,效率极高。
“有劳凌护卫。”苏挽月合上名帖,目光平静地看向凌昭,“世子爷信守承诺,挽月感佩。不知货物现在何处?”
凌昭答道:“回二小姐,首批样品共计三车,现暂存于城外别院。世子吩咐,若二小姐方便,可随时派人前往验看。车内主要为上等貂皮五十张,狐皮三十张,另有雪莲、鹿茸、北芪等药材若干,皆已按品类分装,附有清单。”他说话条理清晰,显然是得了萧煜的仔细交代。
效率如此之高,准备如此充分,可见萧煜对此事的重视与务实。苏挽月心中微动,这无疑是在她面临江南货源危机时,注入的一剂强心针。
“挽星,”苏挽月当即吩咐,“你即刻带上杨掌柜和石砚,随凌护卫前往验货。杨掌柜负责查验皮货的成色、尺寸与处理工艺;石砚负责查验药材的年份、品质与炮制情况。务必仔细,按最高标准核验。”
“是,姑娘!”挽星领命,立刻转身去安排。
凌昭见状,再次抱拳:“属下在府外等候。”说完,便干脆利落地转身离去,毫不拖泥带水。
书房内重归安静,苏挽月指尖轻轻敲击着那份名帖,心中思绪翻涌。萧煜此举,不仅仅是履行合作约定,其时机也拿捏得恰到好处。他是否听闻了京城商界的风声?此举是单纯的商业履约,还是隐含着一丝雪中送炭的意味?亦或,两者皆有?
无论如何,这批北货的到来,意义重大。它不仅代表着一条全新的、利润可观的财源,更能极大地缓解“霓裳阁”可能面临的高端皮草原料短缺的压力——周家再如何垄断江南丝绸,也难以触及这来自北疆的独特物产。而“百草堂”若能获得稳定优质的北地药材供应,其竞争力和声誉也将更上一层楼。
这不仅仅是生意,更是战略上的破局点。
约莫两个时辰后,挽星带着杨秉正和石砚回来了。三人脸上都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之色。
“东家!了不得!了不得啊!”杨秉正人未至,声先到,洪亮的嗓音里满是激动,“那些皮子!尤其是那貂皮,毛色油光水滑,手感柔软厚实,几乎张张都是上品!处理得也极好,没有一点异味!比老杨往年见过的所谓‘贡品’都不差!若是拿来制作裘衣、斗篷,必是京中独一份!”
石砚虽不如杨秉正外露,但眼中也闪烁着精光,语气带着专业性的肯定:“小姐,药材品质亦属上乘。雪莲形态完整,香气浓郁;鹿茸蜡片比例高,血片饱满;北芪质地坚实,气味甘香。皆是道地精品,炮制得法。若能长期稳定供应,对我‘百草堂’成药品质提升,大有裨益!”
挽星最后总结道:“姑娘,清单与实物核对无误,品质皆如凌护卫所言,甚至犹有过之。世子那边,确是诚意十足。”
苏挽月听完汇报,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萧煜提供的货物品质,超出了她的预期。这奠定了双方合作极其稳固的基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