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59 章:明暗交锋?危机四伏
弘治十二年(1499 年)?夏
陆砚昭从东宫返回京城西山大营的影阁驻地后,径直走向砺刃堂。堂内烛火在高大的铜制烛台上明明暗暗,跳动的光影在粗糙的石壁上摇曳,营造出一种紧张而肃穆的氛围,仿佛一场风暴即将在此酝酿。四堂堂主及赵小匠早已按照春桃的通知在此等候,见陆砚昭进来,纷纷起身,动作整齐划一,单膝跪地行礼。
“陛下已下旨,命我们配合李东阳大人暗中调查,锦衣卫在明面上行动。此次任务艰巨,莲党必定有所防备,我们必须更加谨慎。” 陆砚昭目光如炬,锐利的眼神严肃地扫过众人,那眼神仿佛能洞察每个人的心思,又似在传递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风堂堂主李颖率先回应,她身姿挺拔,声音清脆而坚定:“阁主,风堂已在京城各处布下暗桩,与各方线人也取得了联系。接下来,我们会密切留意朝中官员动向,尤其是那些被匿名弹劾奏章提及的人,稍有风吹草动,立刻向您汇报。” 她一边说着,一边从袖中取出一本装订精致的小册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情报和标记,“这是近日收集的初步情报,已筛选出几个重点关注对象。”
火堂堂主陈猛紧接着说道,他身材魁梧,声音如洪钟般响亮:“火堂会全力做好任务的执行。我们定会严阵以待,确保各项行动顺利推进,为获取证据提供坚实保障。新改良的火器也已准备就绪,威力比之前更甚,关键时刻定能发挥奇效。” 他拍了拍腰间悬挂的小型火铳,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豪迈。
工访匠首赵小匠上前一步,他身形清瘦,眼神中透着聪慧与狡黠:“各工坊会全力提供技术支持。新改良的追踪信鸽,能携带微型密函,即便在复杂环境下也能准确传递消息。此外,我们还研发出一种特制窃听器,是根据‘听瓮’原理改良而来。” 他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小巧的物件,形似缩小版的陶瓮,表面刻着精致的纹路,“这窃听器以精瓷烧制,内置特殊的共鸣装置,能将极细微的声音放大并清晰捕捉。只需将其埋于地下,或置于隐秘之处,再配上经过训练、耳力绝佳的暗卫监听,哪怕隔墙数丈,也能知晓屋内谈话。”
水堂堂主魏无羡沉思片刻后道,他面容冷峻,语气沉稳:“水堂擅长易容与渗透,我打算挑选精干暗卫,混入可疑官员府邸从内部获取情报。不过,这需要风堂提供详细的人员信息和府邸布局,确保行动万无一失。水堂暗卫已熟练掌握易容之术,能模仿任何人的容貌和声音,定能在敌人眼皮底下悄然行事。”
山堂堂主林峰表态,他一脸坚毅,声音沉稳有力:“山堂负责守护影阁大营,同时加强京城周边的秘密巡查,防止莲党狗急跳墙,派人刺杀或破坏。若有可疑人员靠近,定叫他们有来无回。山堂暗卫熟悉京城周边地形,设有多处隐秘据点,可随时对异常情况做出快速反应。”陆砚昭微微点头,对各堂的安排表示认可:“很好,各堂各司其职,务必保持密切联系。此次调查,证据是关键,一切行动都要以获取确凿证据为目标,切不可轻举妄动。” 他站起身来,在堂内缓缓踱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庞大且狡猾的势力,稍有不慎,不仅任务失败,还可能危及众多无辜百姓,乃至大明江山。”
与此同时,在京城一处极为隐秘的宅院里,莲党成员正聚集在一起紧急商议应对之策。屋内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让人喘不过气,烛火被窗外的微风轻轻吹得摇曳不定,仿佛随时都会熄灭,一如他们此刻看似摇摇欲坠却又妄图垂死挣扎的局势。
“陆砚昭已回京城,还带回了不利证据,如今皇帝又命影阁和锦衣卫展开调查,情况对我们很不利。” 一名莲党核心成员面色阴沉,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担忧,他手中不停地把玩着一枚刻有莲花印记的玉佩,那是莲党的标志,此刻却仿佛成了烫手山芋。
“怕什么!我们在朝中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他们想查出真相,没那么容易。” 另一名成员虽强装镇定,但眼神中仍难掩忧虑,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在微弱的烛光下闪烁着。
这时,一直沉默的莲党首领缓缓开口,他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从地狱传来:“不可掉以轻心。影阁行事诡秘,手段狠辣,锦衣卫也不容小觑。我们一方面要尽快销毁可能暴露的证据,另一方面要设法混淆他们的视线,给他们制造麻烦。”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眼神中透着一股让人不寒而栗的寒意。
“首领有何高见?” 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首领,眼中既有期待,又有一丝畏惧。
“散布更多谣言,让京城局势更加混乱,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同时,安排人手监视影阁和锦衣卫的行动,一旦发现他们有所动作,立刻采取应对措施。还有,通知与我们勾结的朝中官员,务必让他们稳住,不要露出破绽。” 首领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必要时,牺牲几个无关紧要的棋子,也要确保核心机密不被泄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