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20 章:合练验锋?使者探营
正德四年(1509 年)?春(五月十五日)
辰时?蓟州草原合练场
辰时的阳光洒满蓟州草原,合练场中央竖起五十个铁甲靶,两侧分别排列着蓟州、宣府、大同的远程铳手队 —— 每队五十人,手持带瞄准镜的奔雷短铳,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陆砚昭、陆砚青、李岩站在观礼台上,手中各持一面令旗,今日是三镇合练的 “实战推演日”,需模拟 “蒙古骑兵突袭 + 跨镇支援” 的完整战术。
“第一阶段:模拟蓟州遇袭,梯次射击拦截!” 陆砚昭挥动令旗,高声下令。
蓟州铳手队立刻列成三排,前排跪地、中后排站立,瞄准百米外的 “模拟骑兵靶”(绑在马背上的草人)。“砰!砰!砰!” 铳声此起彼伏,弹丸呈梯次飞向靶群 —— 第一轮击倒十余个靶位,第二轮精准命中马腿,第三轮则覆盖剩余靶群,不到一盏茶的时间,五十个模拟靶全部被摧毁。
“好!” 观礼台上的将领们齐声喝彩,李岩笑着道:“蓟州的梯次射击越来越熟练,远程拦截能力比预期还好!”
陆砚青接着挥动令旗:“第二阶段:模拟宣府遇袭,大同铳手队支援!目标:两刻钟内抵达‘宣府模拟点’,完成覆盖射击!”
大同铳手队立刻登上战马,朝着十里外的模拟点疾驰 —— 两刻钟后,他们准时抵达,迅速列阵射击,弹丸密集覆盖靶群,命中率达九成以上。
陆砚昭看着计时器,眼中满是欣慰:“三镇联防战术成型!梯次射击可拦截突袭,跨镇支援一日内可达,再配合骑兵巡逻,北疆的防御铁壁算是真正立起来了!”
巳时?京城太和殿
同一时刻,京城太和殿内气氛肃穆。瓦剌使者巴彦身着貂皮长袍,手持国书,跪在朱厚照面前,眼神却不安分地扫过殿角摆放的带瞄准镜短铳 —— 这是朱厚照特意安排的,意在展示大明的火器实力。
“大汗派本使来,一是为巴图勒袭蓟州之事致歉,二是想与大明重修盟约,互通贸易,” 巴彦语气恭敬,却暗藏试探,“只是听闻大明新造火器威力惊人,不知能否让本使见识一番?也好让大汗放心,大明无扩张之意。”
朱厚照心中冷笑,却不动声色:“火器乃大明防务利器,本就为抵御袭扰而生,瓦剌若真心修好,何须担忧?不过既然使者想看,朕可安排你去虎豹营参观,但不得靠近生产工坊,不得询问技术细节。”
兵部尚书立刻上前道:“陛下英明!臣建议派锦衣卫全程陪同,防止使者窃取情报;另外,可让虎豹营演示短铳射击,让瓦剌知晓大明的防务实力,不敢再生异心。”
“准奏!” 朱厚照点头,目光扫过巴彦,“三日后,由陆崇渊陪同你去虎豹营,若瓦剌真心修好,贸易之事可再议;若心怀不轨,大明的火器,可不是摆设!”
巴彦心中一凛,连忙躬身应道:“臣遵旨!大汗对大明绝无恶意,愿与大明永结同盟。”
殿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那支短铳上,泛着冷光 —— 这场看似平和的外交会面,实则是一场无声的威慑与试探。
午时?虎豹营
午时的虎豹营试射场,赵小匠带领工匠们布置演示场地 —— 五十个铁甲靶整齐排列,二十支带瞄准镜的短铳摆在台前,每支铳都擦拭得锃亮,枪身的 “虎豹营监制” 篆字格外醒目。
陆崇渊站在试射场旁,对赵小匠道:“三日后瓦剌使者来参观,演示需突出两个重点:一是远程精准射击,展示瞄准镜的威力;二是刺刀近战,体现‘一铳多用’的优势,但绝不能泄露膛线工艺与防冻火帽的配方。”
“放心!” 赵小匠拍着胸脯,“我已选了十名最熟练的教官负责演示,射击时会刻意避开核心工艺;工坊周围也加派了雄狮卫,防止使者靠近。另外,水师订的最后两百支新铳已造好,明日就能送抵大营。”
陆崇渊点头,拿起一支短铳试射 —— 弹丸穿透百米外的铁甲靶,他满意地说:“演示时要让使者明白,大明的火器不仅威力强,还能批量生产,让他们不敢轻易挑衅。”
试射场的铳声与工匠们的准备声交织在一起,透着对瓦剌使者的警惕,也彰显着大明军事革新的底气。
未时?京城后宫
未时的慈宁宫偏殿,刘瑾正陪着负责接待瓦剌使者的礼部侍郎说话,手中捧着刚沏好的碧螺春:“王大人,三日后陪同使者去虎豹营,辛苦您了。奴才已备好御寒的貂皮袄,使者若觉得寒冷,可随时取用。”
王侍郎接过茶杯,笑着道:“刘总管有心了。陛下特意交代要‘威慑为主,礼遇为辅’,虎豹营的火器演示是关键,若能让瓦剌真心修好,也是大功一件。”
刘瑾顺势道:“王大人说得是。奴才负责后宫物资,若虎豹营演示需要额外的靶材或场地布置,尽管开口,奴才定全力配合。另外,听闻大人的公子近日要参加科举,奴才已让御书房的先生整理了些历年考题,稍后让小太监送过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