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393 章:京畿测车传捷报?姑苏授命建产线
嘉靖二年(1526 年)?六月十七
辰时?京城军工总院内的测试场地上,晨雾尚未完全散去,三辆银灰色的汽车正沿着环形跑道疾驰 —— 这是目前军工总院仅存的全部实验车,且有明确测试目标:验证 “远距离行驶 + 大容量装载” 核心性能,为后续量产车型定型提供依据。此前团队纯手工结合机械锻造,耗时三个月造出 5 辆原型车,陆砚昭本月上旬赴苏州时带走 2 辆,专门用于 “京城至苏州” 的长途载重测试,收集跨地域运输数据,剩余 3 辆则锚定 “乘用 + 货运” 场景,成为此次定型测试的核心载体,车轮碾过碎石路面的 “沙沙” 声,在晨光中透着严谨的实战化测试基调。
测试场周围,工匠与官员屏息观察,军工总院副院长林宇(枭龙卫直属营副营将,官职指挥使)手持怀表,目光紧盯着汽车每一个动作 —— 作为陆砚昭的副手,他深知这 3 辆实验车的测试意义:枭龙卫需要的是能兼顾 “长途机动” 与 “多元装载” 的通用车型,而非单一功能车,所有数据需为 “乘用 + 货运” 两类量产版本提供支撑。身旁的记录官笔尖不停,将速度、油耗、载重能力等数据逐一记录,生怕遗漏任何细节。
“林指挥使,第一辆乘用型实验车跑完五十里!平均时速二十一里,载 7 人 + 200 斤行李无明显动力衰减,发动机水温稳定在八十度!” 工匠声音带着激动,双手递上数据板。林宇点头,目光转向西侧三十度斜坡 —— 这一测试项目,源自六月初枭龙卫驻京城周边的夜枭营(秦安部)在京郊西山训练的反馈:该营用其中 1 辆乘用型实验车模拟 “小队长途渗透” 时,发现 “满载爬坡动力不足”,军工总院随即针对发动机传动系统优化,如今验证的正是 “乘用车型长途爬坡适配性”。
只见汽车轰鸣声陡然增大,后轮微滑后迅速抓稳地面,缓缓向上攀爬,最终稳稳停在坡顶,再平稳下坡,全程无卡顿。“好!” 林宇放下怀表,又看向第三辆货运型实验车 —— 车厢内装载 30 名全副武装的模拟士兵(按枭龙卫标准装备配重),对应猛虎营(陈猛部)提出的 “部队快速机动” 需求。汽车起步稍缓,但时速仍保持十八里,刹车距离控制在两丈内,完全达标。
记录官整理好最后一组数据,躬身汇报:“林指挥使,3 辆实验车均通过测试!乘用型连续行驶 100 里(京城至天津往返)无异常,货运型满载 30 人仍能保持稳定操控,比优化前提升近三成性能!” 林宇仔细核对数据后,对主事吩咐:“立刻发报给苏州赵院长,说明测试结果,重点标注‘乘用 + 货运’两类车型的核心参数 —— 夜枭营提的‘乘用车尾部储物空间扩容建议’、猛虎营的‘货运车厢快速装卸需求’,都要详细说明,确保量产车型能直接适配枭龙卫的实战场景。”
巳时?苏州府衙,电报机 “滴滴答答” 的声响打破正厅宁静。此时,陆砚昭(枭龙卫提督、锦衣卫提督)正与沈知薇(锦衣卫指挥使)、李斌(藏锋队海疆组指挥佥事)查看护航船队清单,赵小匠(军工总院院长兼工部右侍郎)则坐在一旁,面前摊开着实验车零件图纸 —— 他手边的小盒子里,装着从陆砚昭带来的 2 辆长途测试车上拆解的磨损零件,这 2 辆车从京城长途跋涉至苏州,分别完成 “乘用型长途载人”“货运型长途载装备” 测试,拆解零件正是为了分析不同装载场景下的部件损耗情况,如今正对比京城传来的测试数据,琢磨两类量产车型的差异化优化方案。
“陆国公,赵院长,京城急电!林指挥使报来实验车测试结果,明确了‘乘用 + 货运’两类车型的核心需求!” 电报员快步走进正厅,递上电文。陆砚昭接过,扫过内容后递给赵小匠,沉声说道:“之前考虑的短途 / 长途划分不够贴合实战,枭龙卫不管是驻京还是跨地域任务,都需要能远距离行驶、大容量装载的车。你结合测试数据,说说量产车型该如何规划?重点要覆盖‘人员乘坐’和‘装备运输’两种核心需求。”
赵小匠接过电文,目光快速扫过,随即拿起盒子里的磨损活塞,语气笃定地说:“陆国公放心,我已结合两类测试数据,梳理出‘7 座 / 10 座小型乘用车’与‘大型卡车’的量产方案。先看乘用车:针对夜枭营提的‘小队渗透’需求,7 座版可满足班级单位机动,10 座版适配排级指挥小组,车尾都预留 0.5 立方米的储物空间,能装下士兵的个人装备和三日口粮;参考长途测试数据,乘用车发动机将采用‘高锰钢缸体 + 青铜石墨活塞环’,耐磨性比实验车提升五成,确保连续行驶 1000 里无故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