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政变后的紫禁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与恐怖之中。光绪帝被彻底囚禁于瀛台,维新派人士或逃或囚或死,慈禧太后的权威达到顶峰,李莲英等太监权势熏天。御茶膳房内,气氛更是压抑到了极点。
林怀仁虽未被立即治罪,但“听候差遣”的状态,无异于被架在火上慢烤。他被剥夺了为帝后及重要场合备膳的资格,只被安排做一些无关紧要的杂役,或是处理些低等食材。往日那些巴结奉承的目光,如今都变成了避之不及的疏远,甚至是幸灾乐祸。
胡厨役等人更是变本加厉,将最脏最累的活计都推给他,言语间也充满了讥讽。
“林大厨,今儿这堆下水,可就劳您费心收拾干净了。”
“听说您那‘解郁羹’颇得圣心啊,可惜啊,时运不济,时运不济哟!”
林怀仁默默承受着这一切,他知道,此刻任何辩解或反抗,都可能成为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只能在夜深人静时,于昏暗的油灯下,更加细致地将自己的手艺心得、对食材的理解、乃至宫中贵人的饮食癖好与禁忌,一一记录在那本日渐厚实的手札上。这几乎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
王守山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他因与林怀仁交好,也受到了牵连,在干果库的差事变得清闲了许多。但他并未疏远林怀仁,反而时常在无人处给予安慰和鼓励,并利用尚存的人脉,小心翼翼地打探着外面的风声。
“怀仁,务必忍耐。”王守山低声道,“李莲英此人,心思深沉如海。他当日未立刻发作,或许另有考量。只要我等谨言慎行,未必没有转机。”
这一日,慈禧太后在处置完“维新乱党”之后,心情似乎稍霁,在宫中设小宴,只召了几位近支亲王福晋和得宠的格格作陪。宴席要求不必过分奢华,但要“精巧别致,看着喜庆”。
旨意传到御茶膳房,李总管却犯了难。经过政变风波,他手下可用之人捉襟见肘,几位掌案师傅或因牵连被贬,或因畏惧不敢出头,做出的菜式皆中规中矩,难称“精巧别致”。眼看太后难得有兴致,若办砸了,自己这项上人头恐怕不保。
焦急之下,他的目光再次扫过角落里默默洗刷锅具的林怀仁。一个冒险的念头在他心中升起。
“林怀仁。”李总管走到他身边,声音压低,“眼下有个机会,或许能让你戴罪立功。”
林怀仁停下手,静静听着。
“太后设宴,要一道看着喜庆、精巧别致的菜品。你……可敢一试?”李总管的语气带着试探,“若成,往日之事或可一笔勾销;若败……新账旧账一起算!”
这是一场豪赌。赢了,或许能挣脱泥潭;输了,便是万劫不复。
王守山得知后,紧张地抓住林怀仁的胳膊:“怀仁,此宴非同小可,太后刚经历政变,心思难测!这‘喜庆’二字,尺度极难把握!”
林怀仁何尝不知其中风险?但他更清楚,这可能是唯一的机会。他沉思良久,脑海中闪过无数菜式,最终定格在一样东西上——樱桃。
樱桃色泽红艳,形似玛瑙,自古便象征着喜庆、美好。且其性温味甘,能益脾养胃,滋润滑口。以樱桃入馔,既符合“喜庆”的要求,又不会过于扎眼。
然而,新鲜樱桃不易得,且季节未必对,其酸甜之味也并非人人喜爱。他决定取其“形”与“色”,而非其“味”。他选用上好的、肥瘦相间的猪五花肉,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先入锅煸炒出油,逼出肥腻,然后加入姜、葱、绍酒、酱油、冰糖及少量红曲米,用小火慢慢煨炖。
火候是关键。需炖至肉质酥烂入味,汤汁浓稠包裹肉块,色泽红亮如樱桃,方能出锅。这便是后世所谓的“樱桃肉”。成菜后,一块块五花肉晶莹红亮,颤巍巍,油润润,宛如一盘硕大饱满的红樱桃,观之便觉喜庆可爱,食欲大增。
为了更加“别致”,林怀仁还用黄瓜皮、胡萝卜等雕刻成细小的枝叶形状,点缀于“樱桃”之间,更添生动意趣。
当这道色泽诱人、造型别致的“樱桃肉”被呈上宴席时,果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一位小格格更是忍不住惊呼:“好似真的樱桃!”
慈禧太后尝了一块,那肉入口即化,肥而不腻,咸中带甜,醇香满口,正是她偏好的口味。连日来因政事紧绷的心绪,似乎也被这喜庆的色泽和醇厚的味道稍稍抚慰。她微微颔首,难得地露出了些许笑意:“这肉做得不错,看着就喜兴。”
一句褒奖,如同春风化雨,瞬间改变了林怀仁的处境。
李总管长舒一口气,看向林怀仁的眼神彻底不同了,带着几分庆幸和赏识。宴后,他立刻宣布恢复林怀仁在荤局的职司,虽未立刻晋升掌案,但已不再是“听候差遣”的尴尬境地。
王守山更是为好友欣喜不已,私下庆贺道:“怀仁!此番真是绝处逢生!你这‘樱桃肉’,可谓是救命之肉啊!”
林怀仁心中亦是感慨万千。他深知,自己这次赌赢了,凭借的不仅是手艺,更是对时机和上位者心境的精准把握。他更加坚定了记录手札的决心,因为这其中蕴含的,不仅仅是厨艺,更是这深宫之中生存的智慧。
然而,经此大起大落,林怀仁的心境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在御膳房内安稳度日,一个离开这权力漩涡、回归民间,将一身技艺真正传承下去的念头,如同种子般,在他心底悄然萌发。他知道,这很难,但并非毫无可能。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他必须积累足够的资本,并且,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喜欢小镇炊烟米其林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小镇炊烟米其林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