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机停靠的对接舱宽敞而空旷,只有紧急指示灯散发着幽绿的光芒,在厚厚的灰尘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空气循环系统似乎仍在最低限度运行,发出几乎不可闻的低鸣,吹动了亿万年来沉降的微尘。
“空气成分稳定,氮氧比例适宜,无已知有毒物质或活性病原体。”月夜绫的声音从通讯器中传来,伴随着数据流的轻微杂音,“但辐射背景有轻微异常,某种……低频信息辐射,与清许描述的‘回响’特征部分吻合。建议不要长时间暴露。”
战术小队迅速散开,占据有利位置,枪口上的战术手电光柱在黑暗中交叉扫视。江淮走在队伍中间,手持环境扫描仪。林清许则跟在他身侧,闭着双眼,眉头微蹙,完全依靠“回响”在引导方向。
“这边。”她指向一条宽阔的、向下倾斜的主通道。通道两侧的墙壁上,那些几何纹路在灯光下若隐若现,似乎遵循着某种复杂的数学规律,看久了让人微微眩晕。
队伍沉默地前进,脚步声在封闭的空间里被放大,又迅速被无尽的寂静吞噬。周铭在舰桥上持续提供着精神感知反馈:“寂静……依旧是压倒性的寂静。但清许靠近的方向,那种‘信息沉淀’的感觉越来越浓。像在靠近一座……信息的墓碑。”
他们经过了几个岔路口和一些紧闭的舱门。扫描显示这些区域大多是生活区、仓库或者功能不明的设备间,内部一片死寂,所有系统都已停止运行。
“能源流向很清晰,”月夜绫远程分析着数据,“几乎所有的残余能量,都在向你们前进的终点,那个核心区域汇聚。就像……整个前哨站最后的力量,都在维持着那里的某个东西。”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是什么东西,值得一个文明在废弃前,用尽最后的力量去维持?
通道的尽头,是一扇异常厚重、表面光滑如镜的金属大门。门上没有任何可见的把手或控制面板,只在中心位置蚀刻着一个复杂的、多层嵌套的圆环符号。
“就是这里。”林清许在门前停下,睁开双眼,她的瞳孔中仿佛有细碎的数据星河在流转,“呼唤……就是从门后传来的。非常清晰,带着一种……急迫的悲伤。”
江淮示意队伍警戒,自己上前一步,用扫描仪对准大门。“结构异常坚固,能量屏障处于激活状态,但强度很低。常规手段无法突破。”他尝试用“开拓者号”的通用识别码与大门控制系统连接,毫无反应。
“识别码版本太新了,”月夜绫判断,“这是至少数万年前的古老设施。需要更底层的协议……或者,‘钥匙’。”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林清许。她是唯一能“听”到门内声音的人。
林清许深吸一口气,将手掌缓缓贴上那冰冷的、光滑的门扉。她没有使用任何力量,只是尝试着将自身的意识,通过“回响”的频率,与门后的那个存在进行最基础的接触。
一瞬间,庞大的信息碎片如同决堤的洪水,涌入她的脑海!
不是攻击,而是一种近乎悲怆的展示——星图的绘制、孤独的守望、远方家园传来的最后断断续续的讯息、某种巨大威胁降临的预警、紧急的撤离命令、以及……一个决绝的决定:留下它,留下最后的记录,等待后来者。
这些信息杂乱无章,充满了岁月的磨损,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沉重得让林清许几乎窒息。她看到(或者说“感觉”到)一个模糊的身影,似乎是这个前哨站的最后一位“沉默观测者”,在离开前,将自己的部分意识与站内某个核心装置融合,化作了这个永恒的“守望者”。
“它……不是陷阱。”林清许的声音有些颤抖,带着一丝共情带来的哽咽,“它是一个守墓人。一个为了传递警告而自愿被禁锢于此的意识残响。”
她集中精神,尝试在那庞杂的信息流中,寻找开门的“密钥”。那并非复杂的密码,而是一种特定的、代表着“继承使命”的精神频率印记。
几秒钟后,林清许调整了自己的“回响”波动,使其与那个古老的印记共鸣。
嗡——
一声低沉的震动响起。门上那个嵌套的圆环符号逐一亮起柔和的白光,如同被唤醒的星辰。厚重的金属大门无声无息地向内滑开,带起一阵沉积的灰尘。
门后的景象展现在众人面前。
那是一个不算太大的圆形厅室,与外界布满灰尘的通道不同,这里一尘不染,仿佛时间在此凝固。厅室中央,是一个悬浮在半空中的、由无数细密光丝缠绕构成的复杂结构体,它缓缓旋转着,散发出微弱而稳定的光芒,正是整个前哨站残余能量的汇聚点。
光丝结构体的正下方,是一个古朴的控制台。而控制台上,静静地放置着三样东西:
一块巴掌大小、材质非金非玉、内部有流光闪烁的深蓝色晶体。
一枚工艺精湛、雕刻着与门上符号同源纹路的银色金属芯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