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粮仓的晨雾里裹着焦糊味与恐慌的尖叫,百姓们挤在粮囤外,有的举着空麻袋嘶吼,有的抱着孩子后退,几个被巫蛊虫卵吓坏的老妇坐在地上哭骂,混乱像潮水般漫过青石板地面。胡亥骑着马冲进来时,玄色袍角被风掀起,手里攥着的清心草粉布包在阳光下泛着淡绿——那是老宦官昨夜连夜磨好的,混着陈墨留下的秘方,能解蛊虫之毒,更能安民心。
“都住手!” 胡亥的声音穿透喧嚣,他翻身下马,走到粮囤中央的高台上,举起布包,“父老乡亲们!这是陈墨先生留下的清心草粉,能除巫蛊,能保平安!阿禾,带学士们撒粉!”
阿禾立刻领着学士们上前,将清心草粉与松烟墨按比例混合,装入竹筛,顺着粮囤四周撒下。墨粉与草粉混合的清苦气味散开,爬在粮袋上的黑虫瞬间蜷缩掉落,被早备好的火盆烧得噼啪作响。“大家看!虫死了!” 一个青年指着火盆大喊,百姓们的哭声渐歇,好奇地围过来,看着学士们用墨汁涂抹粮囤边缘,形成一道黑色防护线。
“陈先生当年说,墨能防蛀,草能驱蛊,二者相合,可保粮草无忧。” 阿禾拿起一把混着粉的墨汁,展示给百姓,“这些虫卵是奸人所放,想让我们自乱阵脚,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得逞!咸阳的备用粮库还有十二处,足够大家吃到援兵到来,谁也不会饿肚子!”
人群里的卖粟米老汉突然喊道:“我信阿禾大人!当年陈先生修都江堰,就是用墨汁防蛀,从不骗我们!” 他带头放下麻袋,走到胡亥面前:“公子,我们错了,不该恐慌,我们帮着守粮仓,帮着除虫!” 有了老汉带头,百姓们纷纷响应,有的帮着搬粮,有的跟着学士学配粉,混乱的粮仓很快恢复秩序。
胡亥松了口气,刚要下令加强粮仓守卫,阿禾突然拽住他的衣袖,指向粮仓西侧的巷口:“公子,你看!” 巷口的青石板上,沾着一点淡绿色的草汁——是清心草的汁液,还有一枚细小的玉佩碎片,泛着青铜光泽,上面刻着半个“项”字。“是那个神秘人!他刚才混在百姓里,往典籍库方向去了!”
胡亥眼神一凛,立刻让禁军统领带一队人守粮仓,自己则和阿禾朝着典籍库疾奔。晨雾还未散尽,典籍库外的回廊上,守库老卒倒在地上,胸口插着一把短匕,手里却紧紧攥着一块染血的锦缎——是陈墨当年包裹《秦记》的锦缎,上面沾着黑色的蛊虫卵黏液。“快!进密室!” 胡亥推开门,心脏像被攥紧——密室的铜锁有被撬动的痕迹,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细微的“沙沙”声。
阿禾举起火把,率先冲进去,只见密室中央的典籍架前,一个穿灰布短打的人影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一枚黑色的虫卵,正要往《诗经》全本的竹简里塞。“住手!” 阿禾大喝,火把的光映出那人的侧脸,颧骨高突,嘴角有一道刀疤,腰间挂着一枚完整的“项”字玉佩——正是之前老宦官发现的同款!
神秘人一惊,转身就想跑,却被胡亥堵住门口。“你是项氏旧部?” 胡亥的青铜剑指向他,“赵高已死,项羽叛乱,你还想毁掉陈先生留下的典籍,断大秦文脉?” 神秘人冷笑一声,突然从怀里掏出一把粉末,朝着胡亥撒去——是未混合清心草的巫蛊虫卵粉!
阿禾眼疾手快,立刻将怀里的清心草粉撒过去,两种粉末相遇,虫卵粉瞬间失效。神秘人见状,猛地撞向阿禾,趁乱从密室的暗门(陈墨留的应急通道)逃跑,跑时腰间的玉佩被门框刮掉,掉在地上,还沾了一点松烟墨。胡亥捡起玉佩,看着暗门通向宫外的方向,眉头紧锁:“他跑不远,派禁军搜捕!另外,加强密室守卫,用陈先生留下的墨粉机关,任何人靠近都要触发警报!”
阿禾点头,看着密室里完好的典籍,尤其是那卷《秦记》原稿,手指拂过竹简上的“民心为根”,心里满是庆幸——幸好陈先生留下了这么多后手,否则文脉真的要断在今天。
与此同时,长城雁门关的山脚下,蒙毅带着五千奇兵,正沿着陈墨标注的暗道潜行。暗道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墙壁上还留着陈墨当年修长城时刻的“秦”字,是用来标记路线的。“将军,前面就是匈奴的粮草营了!” 副将压低声音,指着暗道尽头的微光——那是匈奴士兵举着的火把。
蒙毅点点头,示意士兵们拿出陈墨改良的秦弩(101章伏笔)——这种秦弩射程远,还能装上火药箭,威力十足。“听我号令,点火,放箭!” 蒙毅一声令下,数十支火药箭朝着粮草营射去,“轰”的一声,粮草营瞬间燃起大火,匈奴士兵惨叫着乱跑,乱作一团。
“冲!” 蒙毅带着士兵们冲出暗道,挥舞着长刀,朝着匈奴士兵砍去。匈奴士兵没想到秦军会从背后突袭,纷纷逃窜,蒙毅趁机指挥士兵搬运粮草,装车运往雁门关大营。可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是赵高的余党带着匈奴骑兵赶来支援,他们举着黑色的旗帜,上面画着“赵”字,显然是早有埋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