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天书的提示,王允的“汉室”气运
破庙的门框,像一个黑洞洞的画框,将庙外的死寂与庙内的暗涌,分割成两个世界。
王允的额头还沾着地上的尘土,但他已经站直了身体。那身粗布麻衣穿在他身上,非但不显落魄,反倒因为他此刻挺直的脊梁,透出一种朝服也无法比拟的庄重。
“主公,我等,第一步,该当如何?”
这一声“主公”,叫得自然而沉稳,仿佛已经演练了千百遍。那双浑浊的老眼,此刻清明如洗,里面再无半分迷茫,只剩下棋手落座后,对棋局的专注。
林渊没有立刻回答。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王允,看着这位前朝司徒在短短一炷香的时间里,完成了从殉道者到执行者的转变。他的心境,他的气度,甚至是他眉宇间那股挥之不去的暮气,都在这一跪一拜之后,被一种崭新的、锐利的东西所取代。
林渊的心神,沉入了识海中的【姻缘天书】。
书页之上,那根连接着他与王允的金色丝线,粗壮而坚韧,散发着温润的光芒,如同一条活着的金龙,将两人的气运紧紧盘绕。丝线的末端,清晰地标注着“忠诚度:100”,这意味着,从根源上,王允已不可能再有任何背叛的念头。
这便是【姻缘天书】的霸道之处,它所编织的,是不可逆转的命运。
林渊的目光顺着这条金线,再次审视王允头顶的气运。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了一个之前被忽略的细节。
在王允那属于“金色·名士”的磅礴气运核心之外,还萦绕着一缕极其微弱,却又无比纯粹的光晕。
那光晕呈现出一种古朴的玄黄之色,很淡,淡得像一缕即将散去的青烟。它不属于王允自身的名士气运,也不属于那条刚刚绑定的忠诚金线。它就像一件穿在灵魂之外的,陈旧却又尊贵的袍服,安静地披在王允的身上。
这光晕的形态,林渊曾在天书的图谱中见过。
【汉室龙气(残)】。
它不是董卓那种靠权势和兵锋强行凝聚的黑色伪龙,而是源于四百年刘氏王朝,真正受过万民香火供奉,得到过这片天地认可的,正统龙气的残余。
虽然只是一缕残余,微弱得仿佛随时都会熄灭,但它所代表的“正统”与“大义”,在这礼崩乐坏的时代,依旧是一面拥有着无与伦比号召力的旗帜。
林渊明白了。
王允之所以能成为士族领袖,之所以能在董卓入京后,依旧拥有暗中串联,谋划“连环计”的能量,靠的不仅仅是他的司徒之位和个人声望。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身上,承载着这最后一缕,属于汉室的“法统”气运。
这缕气运,是那些心向汉室的旧臣、士族们,在黑暗中唯一能够辨认和追随的灯塔。
之前,王允试图用这缕气运去对抗董卓的黑龙,无异于以萤火之光,去撼动漫天乌云,结果自然是惨败。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王允这面旗帜,已经归属于自己。
那么,这缕微弱的【汉室龙气】,就不再是武器,而是一个……完美的诱饵。
一个可以用来钓尽长安城中,所有潜藏在水面下的,心怀故国之思的“鱼儿”的诱饵。
林渊的嘴角,无声地扬起一个细微的弧度。
他抬起头,迎上王允那充满期待与询问的目光,缓缓开口,声音在空旷的破庙里,清晰而沉静。
“第一步,”林渊伸出一根手指,“司徒大人,您要做的,不是反抗,而是……比以前,更加忠于汉室。”
“什么?”
王允整个人都愣住了,他几乎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他刚刚才在内心深处,亲手埋葬了那个腐朽的王朝,下定决心追随眼前之人,开创一个全新的秩序。结果,这位新主公给他的第一个命令,竟然是让他回头,去把那块自己刚刚唾弃的牌位,重新捡起来,还要擦得更亮,举得更高?
这算什么?
林渊看着王允脸上那毫不掩饰的错愕与不解,继续说道:“董卓为何能肆无忌惮?因为他打碎了规则,让所有人都活在恐惧里。他最怕的,不是刺杀,也不是兵变。他最怕的,是有人重新把‘规矩’二字,摆到台面上来。”
“而这天下,最大的规矩,就是汉室。”
“所以,从明天开始,您依旧是那个忧国忧民,心向大汉的王司徒。您要在朝堂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地提及先帝,提及祖宗礼法,提及君臣之道。”
林渊的眼中,闪动着一丝狡黠的光。
“董卓罢黜李儒,是因为李儒挡了他的路。您呢,则要反其道而行之。您要捧着他,顺着他,将他架在‘汉室忠臣’的火炉上。他不是想当太师吗?好,您就带头,联合百官,上书称颂他的功德,说他堪比周公、霍光,是匡扶社稷的擎天之柱。”
“他不是喜欢杀人吗?您不反对,但您要在他杀人之前,先搬出大汉律法,告诉他,按照律法,此人该如何处置。他若不听,一意孤行,那便是他董卓,在践踏他自己亲口承认的‘规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