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市那日的风波,如同投入澄澈湖面的巨石,在凌霄宗内激起的涟漪远比苏晓预想的更为剧烈,却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林婉清重伤昏迷,被其追随者面色惨白地狼狈抬回紫霞峰的消息,不过半日便传遍了宗门各峰。
与之一起沸沸扬扬传开的,还有那道响彻灵魂的冰冷警告 ——
“聒噪。再有下次,形神俱灭。”
那并非刻意放大的嘶吼,而是带着魔煞之气的低语,却仿佛穿透了时空,烙印在每个听闻者的心底。
这简短的八个字,如同无形的枷锁,瞬间扼住了所有流言蜚语的喉咙,让那些肆无忌惮的议论戛然而止。
自此,再无人敢在明面上对苏晓指指点点,更无人敢轻易踏足晓月峰百丈范围之内。
曾经那些带着轻蔑、嫉妒、探究的目光,如今大多化作了深深的忌惮、藏不住的恐惧,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敬畏。
就连巡山弟子路过晓月峰附近,都会下意识放轻脚步,生怕惊扰了那位 “神秘道侣”。
“晓月仙子” 这个称呼,渐渐取代了之前的窃窃私语。
它不再仅仅与 “攀附”“手段”“妖女” 等负面词汇绑定,更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危险的色彩。
她背后那位甚至无需露面,仅凭一丝散逸的气息和一句话,便能重创筑基后期修士、威慑全场的 “道侣”,成了所有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如同悬在凌霄宗上空的一柄无形利剑。
然而,身处这场风暴中心的苏晓,心态却在悄然发生着蜕变。
最初面对流言时的紧张、不适与无奈,在云澜那近乎霸道的维护(尽管她隐约猜到,那或许只是他单纯嫌吵,不愿被琐事打扰)之后,反而渐渐沉淀下来,化作了一种沉静的认知。
她清晰地明白,在这个以实力为尊的修真世界,软弱和退让从来换不来尊重,只会招致更多的欺辱与得寸进尺。
云澜的存在,如同一把锋利的剑,为她斩开了一条暂时无人敢轻易招惹的道路,让她得以喘息。
但这把剑,终究是借来的势。
她不能永远活在他的阴影之下,更不能将这份庇护当作理所当然。
想要真正在凌霄宗立足,想要有能力守护自己在意的一切,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这一日,苏晓再次踏出晓月峰的结界。
她依旧穿着那身洗得有些发白的朴素青色道袍,未施粉黛,眉眼清秀,神色平静无波。
与前几日下山时相比,她的脊背挺得更直,仿佛有无形的力量支撑着;
步伐沉稳而坚定,每一步都踏得踏踏实实,没有丝毫犹豫;
那双清澈的眸子里,少了几分初入宗门时的茫然与怯懦,多了几分历经风波后的沉静与坦荡。
她此行的目的地,是宗门藏书阁。
通往藏书阁的青石长阶蜿蜒向上,两侧古木参天,晨露滴落,发出清脆的声响。
沿途遇到不少宗门弟子,无论是身着统一服饰的外门弟子,还是衣袍绣着峰峦标记的内门弟子,见到她的瞬间,皆不由自主地放缓了脚步,目光复杂地投向她。
有人迅速低下头,避开她的视线,匆匆擦肩而过,仿佛多看一眼都会惹来麻烦;
有人脸上勉强挤出一丝僵硬的笑意,对着她不自然地点头致意,眼神里满是拘谨;
也有三三两两的弟子远远驻足,嘴唇微动,窃窃私语,却刻意压低了声音,确保不会被她听见分毫。
苏晓清晰地感受到了这些各异的目光,却没有像之前那样感到浑身不适,更没有想要加快脚步逃避。
她只是平静地回望过去,目光清澈坦荡,不闪不避,没有半分心虚,也没有半分刻意的张扬。
遇到那些主动点头致意的弟子,她便微微颔首回礼,唇角噙着一丝淡淡的弧度,姿态从容不迫,既不显得高傲疏离,也不显得卑微讨好,恰如其分。
她不再试图去解释 “道侣” 的误会,也不再在意那些背后的揣测与议论。
既然无法改变他人的想法,那便坦然接受这份因误会而来的 “特殊待遇”;
既然借了云澜的势暂时护住了自己,那便好好利用这份安宁,为自己铺路。
她拿着玄玑真人给予的令牌,光明正大地走进了藏书阁。
藏书阁的值守长老见她手持 “玄” 字令牌,又听闻了坊市的传闻,并未多做盘问,只是核对了令牌信息后,便指引她前往低层区域。
这里陈列的多是修真界基础常识、灵草辨识图谱、基础阵法解析,以及一些宗门历史典籍,虽不涉及高深功法,却正是苏晓目前最需要的。
她指尖拂过一排排古朴的玉简,目光专注地挑选着,将那些与灵植培育、魔气特性、基础疗伤术相关的玉简一一取出,小心翼翼地收入储物袋中。
遇到不懂的地方,她还会向值守的低阶执事请教,语气谦和有礼,态度认真诚恳。
除了查阅典籍,她也开始尝试与一些态度相对平和、目光中只有纯粹好奇而无恶意的低阶弟子或执事交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