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寡敌众迎战五万叛军,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不过信中说得明白,中丞利用叛军内讧之机,一举夺回沛县,并凭借 ** 的优势,当场斩杀刘邦。
阵前斩将之事确凿无疑,看来这位中丞大人果真能文能武。
奇怪的是,为何战报中特意提及为太子请功?太子何时亲临战场?
蒙恬感到脸上 ** 辣的,柴髙这记耳光打得真准——偏偏在他踏入咸阳宫,向陛下分析完“柴髙必败”的理由后,捷报才传来。
哪怕早一刻钟也好!这简直像在嘲讽他:你打不赢的仗,我偏能大胜,意下如何?
换作旁人,恐怕早已羞愤撞柱。
但蒙恬终究是蒙恬,只是仍想不通:柴髙如何做到的?此事离奇得如同儿戏。
“蒙卿,沛县已收复,还需派兵增援吗?”嬴政也有些恍惚。
既然沛县唾手可得,吴县还会远吗?难道柴髙真以两千兵力,完成了三万大军都做不到的事?
“陛下,臣……无话可说。
柴中丞实乃当世奇才。
”蒙恬哑口无言。
先前他还担心若不速援,中丞被俘会有损大秦颜面。
“王贲、章邯,尔等赌约可还记得?若中丞得胜,你们可是要为他牵马的。
”嬴政心情大好。
他万万没想到,这位中丞竟真能力挽狂澜,轻松平定叛乱。
“陛下,”章邯出列道,“臣与王贲商议后认为仍需增援。
军报未提及我军伤亡,但观叛军折损之数,中丞麾下兵力恐已折损大半。
”
嬴政猛然惊醒——方才只顾庆功,竟忘了询问战损。
若伤亡过半,后续战事必将艰难。
“臣附议。
”蒙恬沉声道,“吴县乃故楚腹地,楚人战力不可小觑。
沛县之胜,或许是猛将突袭击杀刘邦导致叛军溃散,未必能复刻。
”
但一回如此,总不会次次都这般吧?若当真如此,还要兵卒何用?直接斗将定胜负便是。
听闻吴县叛军中有个叫项羽的,号称万人敌。
掰着手指头数数,咱们这边恐怕没人担得起这名号,尤其是武勇方面。
记得柴髙麾下只有李戡算个正经武将出身,其余几个都是中丞从草莽里扒拉来的。
最离谱的是那个韩信,据说还钻过别人裤裆。
这等人物能成什么事?中丞带着这帮人上前线居然还能打胜仗,也不知掺了多少运气。
看来中丞处境仍有些凶险,援兵还是得派。
即便我方无伤亡,敌军也必会加强戒备。
始皇帝再次拾起虎符,目光扫过王贲与章邯。
话未出口,殿外又是一阵 * 动,内侍高喊着冲了进来。
这次满朝文武都闭了嘴。
总不会中丞大人两天内连吴县也端了吧?刚灭完沛县刘邦,按说该休整几日才是。
转眼又打第二仗?武将们面面相觑,实在难以置信。
其实缘由简单——柴髙打完首战后忘了传捷报,直到拿下吴县才想起来,索性把两场胜仗写成一并呈报。
偏生送信的又是个急性子,结果两封捷报前后脚到了咸阳。
此刻众臣心里直打鼓:该不会真把吴县也打下来了吧?若果真如此,援兵计划大可作罢。
中丞大人单枪匹马就平了叛乱。
报上来!何处捷报?喘匀气再回话。
始皇帝彻底镇定下来。
既是捷报,横竖都不是坏事,倒不必着急催促。
禀陛下,中丞大人一日攻克吴县,阵斩项羽,生擒项梁、项伯,吴县大捷!中丞大人即日凯旋。
轰——殿内顿时炸了锅。
百官顾不得礼仪,一窝蜂涌向传令官,气得嬴政猛拍案几,众人这才缩回原位。
朕问你,可还有书信?
这回皇帝学聪明了,抢先追问有无密函。
若没有,他定要亲自盘问信使。
送信人已候在殿外。
中丞大人确有要事禀报,请陛下亲自垂询。
侍从未及通传便引来人入内,自己悄然退下,这般逾矩之举平日断不敢为。
待看清来人面容,嬴政眉间忧色顿消——原是派往扶苏身边的八名近卫之一。
此人既归,前线捷报必非虚言。
张合,速将战况细细道来!吴县当真大捷?叛军可已肃清?中丞何时班师?
** 连声催问,那卫士尚沉浸在面圣的 ** ,倒是阶下的王贲与章邯闻言色变。
二人相视骇然——莫非连半日都未过,柴髙竟已连克要地?若真如此,他们这些将领怕是要成庙堂摆设了。
启禀陛下,中丞大人亲率我等与项羽部血战。
大人持剑冲锋,连斩二十敌首,更阵斩项羽!又施反间计轻取吴县,生擒贼首项梁、项伯。
现正整顿兵马,特遣末将先行报捷。
嬴政指节叩着案几,将信将疑。
那些号称骁勇的叛军,怎会败得如此轻易?既派了禁军随行,倒要听听这仗究竟怎么打的。
蒙恬攥紧腰间剑柄,暗自称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