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六月
葭萌关隘口的风,裹着蜀地特有的湿气与深峡的寒意,吹过刘备斑白的两鬓。关城扼守金牛道咽喉,脚下白龙江如怒蛟奔涌,声震山谷。三个月前,他领着三万楚军精锐踏入此关,接过刘璋殷切托付的“北门锁钥”。城头“楚”字大旗与“刘”字公旗并肩而立,猎猎作响。
关城内,秩序井然。楚军兵卒卸了征尘,或轮值守卫,或协助修缮加固城防。关隘下,原本因战备而凋敝的街市竟显出几分生气。刘备一身半旧葛袍,未着甲胄,在庞统、黄忠、魏延陪同下缓步走过。他时而停下,与修补屋顶的老者闲谈,询问收成;时而在简陋的粥棚前驻足,亲手为排队领取稀粥的流民孩童盛上一碗。那被博望原野的烽烟熏染过的深邃眼眸,此刻流露出悲悯。
“使君仁德!”一个白发老妪颤巍巍跪下,布满褶皱的手紧攥着空碗,“往年官府征粮,凶神恶煞…使君麾下军爷,竟肯帮老婆子修葺茅屋…”浑浊的老泪滚落。
刘备连忙俯身搀扶,温言道:“阿婆请起。备既受季玉兄所托,驻守此关,护卫一方,分所应当。些许小事,不足挂齿。”他声音沉稳,目光扫过周遭衣衫褴褛却眼神热切的百姓。民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三个月,他约束部属,开仓赈济,修缮道路,甚至亲自过问了几桩当地豪强欺压小民的旧案,葭萌关上下乃至附近数县,楚公刘备的仁义之名已悄然传开。
庞统落后半步,清癯的脸上带着洞悉世情的淡笑,细长的眼睛扫过关城内外井然有序的军民景象。他深知,主公这“仁义”的种子,正悄然撒向蜀地更深的土壤。
---
是夜,葭萌关楚军帅府灯火通明,却门户紧闭,亲卫森严。白日里慈和仁厚的刘备已换了一副面孔。他端坐主位,玄色深衣衬得面容愈发沉肃,案几上摊开着一幅蜀中详图,山川河流、关隘城邑历历在目。下首坐着庞统、黄忠、魏延,以及两位白日里绝不会出现在此地的生面孔。
其中一人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眼神精明,乃是广汉郡大族李氏的家主李邈。另一人稍显年轻,气度儒雅中带着几分商贾的圆融,是巴西郡大族谯氏的代表谯峤。两人眉宇间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李公、谯公,”庞统的声音在寂静的厅堂中响起,如古井投石,“白日关下所见流民,多因何故背井离乡?”
李邈叹了口气,压低声音:“庞军师明鉴。表面看是天灾,实乃人祸!官府赋税本就沉重,去岁又为备军抗晋,强征加派。更要命的是…”他顿了顿,瞥了一眼刘备,“听闻北地那位晋国公,行摊丁入亩之政,将丁税并入田亩征收。此策看似公允,然其酷烈之处在于…钩稽隐田隐户,手段雷霆!雍凉并州,多少百年望族,因隐匿些许田产人丁,便被指为‘附逆’,动辄抄家灭族,田产充公,族人发配苦役营,与禽兽同伍!我等蜀中士族,焉能不惧?若那王康铁蹄踏入蜀地,吾等世代基业,祖宗坟茔,恐皆成齑粉!”话语间流露出深深的恐惧。
谯峤接口,语速急促:“正是!王康标榜治下清平,然其‘清田理户’之下,韦氏、韩氏、杜氏…这些雍并大族,只因些许田册不清,便被扣上‘勾结羌胡’、‘持刀抗法’的罪名,阖族男丁斩首,妇孺为奴!其心之狠,手段之酷,令人发指!我谯氏薄有田产,族人众多,岂敢坐以待毙?楚公仁德之名播于巴蜀,更兼手握强兵,扼守天险,实乃蜀中士民唯一指望!”他对着刘备深深一揖,“我谯氏愿倾尽家资,助楚公粮秣,更可联络巴西同道,为楚公前驱!”
李邈也连忙起身:“我李氏亦然!广汉盐铁之利,愿供楚公驱驰!只求楚公保全蜀中士庶,莫使王康酷政降临!”
刘备目光沉静地看着眼前两位蜀中豪强的代表,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边缘。庞统所言非虚,王康在北地对世家的铁腕清洗,已如巨大的阴影投射到蜀地。这恐惧,成了撬动蜀中根基的杠杆。他缓缓抬手虚扶:“二位高义,备感佩于心。王康暴虐,荼毒北疆,备亦深恨之。保境安民,乃备与季玉兄共同之责。二位且安心,备既驻此,必不容逆贼铁蹄南犯。”安抚的话语滴水不漏,却未做任何实质承诺。
李、谯二人得了刘备这“保境安民”的承诺,如同吃了颗定心丸,又密议片刻,留下联络信物与部分钱粮清单,方由亲信悄然引出帅府。
厅中重归寂静。刘备的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手指缓缓划过金牛道,落在那代表着成都的标记上,久久不动。黄忠抚着白须,魏延按剑挺立,目光炯炯。
庞统轻咳一声,打破了沉默,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主公,民心可用,豪强归心,此天时也。葭萌已固,然困守一关,终非久计。刘季玉暗弱,成都君臣猜忌,张松内应已成,此人和也。益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此地利也!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于主公一身!当断则断,时不我待!统有三策,请主公决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