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风里带着谷物成熟的香气。
整个大周仿佛一夜之间被染成了金色,从南到北,稻田里翻涌着沉甸甸的浪涛。
这可是第二季高产水稻收获的季节。
夏邑村今天格外热闹,鸡飞狗跳。
白羽鸡们在新建的鸡舍里扑腾,而村口,太子姬诚正拽着夏元一的袖子,活像个要糖吃的孩子。
“老夏!快走快走!京畿皇庄的稻子今天开镰,你这个正主不到场像什么话!”
姬诚今天特意穿了身利落的骑射服,可惜被他扯得皱巴巴的。
夏元一无奈地扒开他的爪子:“干嘛!我还有事要做呢!”
“哎呀!什么事情有割稻谷重要。”
姬诚急得跳脚,“这可是亩产两千斤的水稻!两千斤!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祖宗十八代都没见过这么高的产量!”
我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不就是我培育出来的。
夏元一无奈的翻了个白眼。
最后夏元一还是被拖走了,坐着太子那辆招摇过市的马车,在一众侍卫的簇拥下往京畿皇庄赶。
马车里,姬诚兴奋得坐不住,不停地掀开车帘往外看:“老夏你看!这一路都是咱们的稻子!瞧瞧这穗头,沉得都快垂到地上了!”
夏元一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确实,田里的稻穗金黄饱满,比寻常稻种要密实得多。
田埂上已经聚集了不少农人,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
“这都是托你的福啊老夏!”
姬诚拍着他的肩膀,力道大得差点把夏元一拍进车厢壁里。“等到了地方,你可得给那些老农好好讲讲种植要领!”
夏元一揉着发疼的肩膀,心里吐槽:讲什么讲,这种植手册都印发下去多少遍了。
快到皇庄时,眼前的景象让见多识广的夏元一都愣了一下。
田埂上黑压压地站满了人,除了官员和农人,居然还有不少穿着儒衫的读书人。
马车还没停稳,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农就扑了过来,吓得侍卫们赶紧拦着。
“王爷!华安王爷!”
老农激动得老泪纵横,隔着侍卫就要下跪,“小老儿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见过这么好的收成啊!”
夏元一赶紧跳下车扶住老人:“老人家快请起,使不得!”
“使得!使得!”
老农紧紧抓着他的手,粗糙的手掌硌得人生疼,“您就是活菩萨啊!这一亩地打的粮食,够小老儿一家吃两年啊!”
姬诚在一旁与有荣焉地挺起胸膛,那表情分明在说:看,这都是本王的功劳!
这时更多农人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表达着感激:
“王爷!我家那十亩地,今年能收两万斤以上的粮食!”
“以后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俺家娃子终于能吃饱饭了!”
场面一时有些混乱,侍卫们紧张地维持着秩序。
夏元一被围在中间,哭笑不得地应付着众人的热情。
忽然,一个穿着七品官服的中年男子挤过来,扑通一声就跪下了:“下官京畿农事官,代京畿十万农户,谢王爷活命之恩!”
夏元一头皮发麻,赶紧去扶:“大人快请起,这都是分内之事......”
“什么分内之事!”
姬诚突然跳出来,一把揽住夏元一的肩膀,对着众人大声说道:“诸位!这高产水稻,乃是本太子与华安王呕心沥血、通力合作的成果!为了培育这些稻种,本太子可是......”
他话没说完,夏元一默默从他怀里挣脱,小声吐槽:“你除了动嘴,还动了啥?动筷子吗?”
周围几个耳朵尖的官员忍俊不禁,又不敢笑出声,憋得满脸通红。
姬诚老脸一红,强装镇定地咳嗽一声:“......总之!这是朝廷的恩德,是皇恩浩荡!”
好不容易从人群中脱身,姬诚拉着夏元一来到一片刚刚开镰的稻田。
金黄的稻浪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农人们弯腰收割,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
“怎么样?”
姬诚得意地问,“这场面,壮观吧?”
夏元一点点头,心里确实有些触动。
前世见惯了高产作物,但在这个时代,能亲眼看到这么多人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吃饱饭,那种成就感是无法形容的。
“对了,”姬诚突然想起什么,“你知道现在民间都叫你什么吗?”
夏元一有种不祥的预感:“什么?”
“神农王爷!”
姬诚哈哈大笑,“各地都在给你立生祠,香火旺得很!我听说有的地方还把你的像塑得跟我父皇差不多高......”
夏元一扶额:“这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
姬诚不以为然,“要我说,就该塑得再高些!你可是救了多少人的性命!”
正说着,一个侍卫匆匆跑来禀报:“殿下,王爷,城南的神农祠今天人特别多,要不要去看看?”
姬诚来了兴致,拉着夏元一就往城南走。
果然,还没到地方,就看见络绎不绝的人群往同一个方向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