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芜的冰原上,一座半埋入冰层的穹顶建筑出现在视野中。
“这边!”
影叶的声音在风雪中有些失真,她率先发现了那个半埋于冰层下的穹顶建筑入口。
入口的防爆门早已锈蚀,但结构依然完整。
影叶悄无声息地潜入侦查,片刻后返回:
“内部空旷,有旧设备残骸,无生命迹象,但……空气中有奇怪的味道。”
没有时间犹豫。
夜枭和罗根架着几乎虚脱的林风,带领小队成员依次快速潜入这片暂时的庇护所。
厚重的混凝土墙壁和依然坚固的结构,让他们在绝望的冰原上看到了一线生机!
厚重的混凝土墙壁隔绝了外界的寒风与潜在的危险。一种久违的、近乎奢侈的安全感包裹了众人。
监测站内弥漫着尘埃和金属锈蚀的气息,应急灯在众人踏入时忽明忽暗地亮起。
看内部设施这应该是一座废弃的气象监测站,它最初可能肩负着为庞大的“摇篮”网络提供实时环境数据的重要使命。
第一次建设纪元”的鼎盛时期,为了绘制全球气候模型、平衡地壳能量,先驱者文明建造了遍布世界的调谐通道网络和配套的监测设施,这座气象站应该就是其中之一。
随着“归一计划”的畸变和“织网者”的崛起,这些外围站点大多被“公司”接管或废弃。
由于其建筑坚固,设计时考虑了极端环境,厚重的混凝土墙壁和独立能源系统使其在文明崩坏后得以在冰原中幸存,成为岁月中的孤独守望者,最终为林风小队提供了宝贵的避难所。
秦琬立即采集了空气样本,微型分析仪发出轻微的嗡鸣。
“辐射水平比档案馆外围低15%,而且……空气中这些悬浮孢子具有活性,类似低语森林的良性共生菌变异体。”
这让她惊讶不已!
应急电源提供的微弱光芒下,小队进行了离开冰原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休整!
清点物资的结果不容乐观。
弹药存量见底,高能量食物储备仅够维持三天,医疗用品更是稀缺。
老猫手臂上的伤口在秦琬的紧急处理后暂时止血,但需要更专业的处理。
林风虽然意识清醒,但过度透支精神力的后遗症让他脸色苍白,如同大病初愈。
秦琬默默递过一块高能营养膏,眼神中满是担忧。
伊芙琳和周维清专注于那台老旧的无线电。
伊芙琳凭借对旧时代通讯协议的了解,正在调整频率和加密模式,试图接入一个极其隐秘的网络。
周维清则利用便携终端,尝试增强信号,并建立一道临时的防火墙,防止信号被反向追踪。
“信号很弱,干扰严重,”伊芙琳眉头紧锁,“‘火种’脉冲扰乱了全球网络,但也可能让一些深埋的备用线路暂时激活…需要时间。”
林风靠坐在墙角,引导器平放在膝上。
他能感觉到完整起源密钥在体内缓慢流转,如同温润的溪流滋养着干涸的土地。
他不再试图主动去“驱动”它,而是尝试去“倾听”。
一种模糊的、来自遥远南方的召唤感越来越清晰,那方向与伊芙琳所说的“伊甸”完全一致。
同时,他也感知到一种潜伏在召唤深处的、巨大的、冰冷的威胁,如同深海巨兽的影子,若隐若现。
那是“织网者”的本体,它在蛰伏,在等待。
秦琬没有休息。
她收集了气象站内残留的一些尘埃和水样,用随身携带的微型分析仪进行检测。
“辐射水平比档案馆外围低了百分之二十,”她向夜枭报告,语气带着一丝谨慎的乐观,“空气样本中检测到微量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孢子,类似于低语森林中那些良性共生菌的退化变种。这说明…即使在这片冰封地狱,生命依然在顽强寻找出路。”
她的发现,为小队灰暗的前景注入了一缕微光。
影叶悄无声息地潜出气象站,在外围布设了几个简易的预警陷阱,并侦查了周边数公里的情况。
“东面三公里外有小型变异狼群活动痕迹,但它们在避开这个方向。南下的主要路径被一道巨大的冰裂隙阻断,需要绕行。暂时没有发现‘公司’巡逻队的迹象。”
她的情报至关重要。
时间在紧张的等待中流逝。
数小时后,就在天色渐暗,风雪似乎又要加剧时,无线电突然传出一阵强烈的静电噪音。
随后是一个断断续续、却异常沉稳的男声,使用的是旧时代一种极难破译的军事暗码:
“夜枭…听到请回话…这里是…‘守望者’…罗根。方位…7-德尔塔-9…正在接近…坚持住。”
“是罗根!”夜枭精神一振,立刻用同样的暗码回复,确认了气象站的坐标和识别码。
不到一小时,气象站外传来了约定的、有节奏的敲击声。
影叶打开隐蔽的侧门,几个披着厚重白色伪装服、装备精良的身影迅速闪入。
为首者正是罗根,他卸下风镜,露出饱经风霜但眼神锐利的面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