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响纪元二年,冬末,铁脊隧道以北二十公里。
暴风雪如同咆哮的巨兽,裹挟着冰粒抽打在车队的外装甲上,发出密集的噼啪声。
能见度降至不足五十米,天地间只剩下一片混沌的灰白。
由改装运输车和雪地载具组成的迁徙车队,如同一条艰难蠕动的铁甲长蛇,在及膝的深厚积雪中,沿着崎岖不平的冰冻地形向北方的那片冰原跋涉。
头车驾驶室内,林风紧盯着前方被雪幕模糊的路径。
引导器传来的温热感是他与后方生态维持匣中“种子”连接的证明,也是在这片白茫茫绝境中唯一的定向标。
夜枭坐在副驾,眼神锐利地扫视着窗外任何不自然的阴影或动静,手中的远程步枪时刻准备着。
“风向转为西北,风速还在增加。这样下去,车队油耗会比预期高出百分之二十。”
周维清的声音从加密通讯频道传来,夹杂着设备运行的轻微嗡鸣。
他和青岚以及关键技术人员集中在位于车队中部、经过特殊加固的指挥车内,监控着车队状态、环境数据以及从铁脊隧道带出的宝贵数据库。
“收到。保持当前速度,优先保证车队完整性和‘种子’安全。”
林风回复道,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重量。
离开相对安全的隧道,踏入这片完全未知的冰原,每一个决策都关乎存亡。
车队中段,技术指挥车。
车内空间被各种闪烁的屏幕和仪器占据,空气中有淡淡的臭氧和金属加热的味道。
周维清面前的全息投影上,代表着车队各单位的绿色光点正缓慢移动,周边是大片代表未知区域的灰色。
其中一个区域不断闪烁着微弱的红色信号——那是隧道入口方向传来的能量残留读数,显示着“收割者”可能正在清理爆破后的废墟,重新组织追击。
青岚站在他身侧,目光则落在另一个显示着“种子”实时生物指标和周边生态能量读数的屏幕上。
“能量波动很稳定,甚至……比在隧道时更活跃一些。”她微微蹙眉,指向一段缓慢爬升的曲线,“这片土地虽然荒芜,但地底深处似乎残留着某种微弱的生机,与‘种子’产生了极其细微的共鸣。”
周维清推了推眼镜,调出环境扫描数据:
“地质结构显示,我们正经过一片古老的冲积平原,下方可能存在地下水脉。如果‘种子’的反应确实与此有关,或许意味着‘曙光’基地所在的生态节点并非孤例。”
这一发现让两人精神稍振,但也更加谨慎——能量活跃区域,往往也更容易吸引不速之客。
他同时标记了后方逐渐增强的能量信号:
“‘收割者’的清理速度比预计快,预计最晚明天傍晚就能重新打通部分通道。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车队末尾,断后警戒车。
罗根透过布满冰霜的观察窗,死死盯着车队后方那条正被风雪迅速抹去的车辙。
他的指关节因长时间紧握武器而发白,脸上没有丝毫放松。
每隔几分钟,他就举起望远镜,试图穿透雪幕,捕捉任何可能的光点或移动阴影。
铁脊隧道入口那场惨烈的阻击战和随后的爆破,成功延缓了“收割者”的追击,但望远镜边缘偶尔闪过的、绝非自然形成的金属反光,提醒着他——尾巴还在,而且跟得很紧。
“保持最高警戒级别,”他通过内部频道对车组成员低吼,“那帮杂碎像鬣狗一样,绝不会轻易放弃到嘴的肉。任何异常动静,立刻报告!”
迁徙第二日,傍晚。风雪稍歇。
车队在一片相对背风的冰蚀谷地中短暂休整。
战士们迅速在营地外围建立简易警戒线,技术人员则抓紧时间检查车辆和设备。
莱恩在苏愈的陪同下,从医疗车中走出,呼吸着冰冷而清新的空气。
他左臂的伤疤被特殊材料紧密包裹,不再有异常感觉,但与“种子”之间那种深层次的、安宁的共鸣却愈发清晰。
他望向北方,暮色中,连绵的雪丘如同凝固的巨浪。
“它很安静,”莱恩轻声对苏愈说,眼神有些悠远,“但也很……期待。好像前面有什么东西在等着我们。”
然而,当他下意识地望向南方来时路时,眉头却不自觉地皱了一下,一种微弱的、带着侵略性的冰冷感隐约传来,与“种子”的平和形成鲜明对比。
苏愈记录着他的生理数据,点了点头:
“你的体征平稳了很多,纳米残留活性持续下降。这或许是个好迹象。”
但她心底清楚,这种平静能持续多久,无人知晓。她也注意到了莱恩望向南方时细微的表情变化。
就在这时,一阵尖锐而非自然的嗡鸣声突然从侦察单元的方向传来,打破了短暂的宁静!
“警报!探测到高速移动物体!方位东北,数量三……不,五个!正在快速接近!”
影叶冷静但急促的声音通过通讯频道响彻整个车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