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透过厚重的窗帘缝隙,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狭长的光带,驱散了房间内的一部分阴冷。陈启靠着墙壁坐了一夜,直到天光微亮,左眼那撕裂般的剧痛和灵魂深处的寒意才稍稍缓解。他动了动僵硬的身体,关节发出轻微的咔哒声,如同生锈的机器。
昨夜与体内阴影那场凶险的“接触”,代价巨大,却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那冰冷、漠然、仿佛规则化身般的注视,以及最后那句“渺小的悖论”,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意识里。它似乎并非怀着毁灭他的恶意而来,更像是一种……基于绝对理性的“观察”与“记录”。
这颠覆了他之前的认知。如果“影子”本身是一种中立的规则现象,那么吴镜玄的堕落,更多源于他自身执念与陆明远理论的引导,主动拥抱并扭曲了这种力量。而自己,或许真的存在一条不同的路——不是对抗,也不是屈服,而是在其“观察”下,艰难地维系自身的存在与信念。
这个发现让他看到了一丝微光,但前路依旧迷茫。如何与一个视万物为“记录对象”的规则存在“共存”?如何确保自己不会在漫长的“被观察”中,逐渐迷失自我,最终也变成一块冰冷的“记录石板”?
他挣扎着站起身,感受着体内那并未消失、只是暂时蛰伏的冰冷阴影,以及左眼“镜屋”中那片依旧黑暗粘稠的“灰烬”核心。他知道,暂时的平衡脆弱不堪。
洗漱时,他看着镜中自己苍白憔悴的脸,以及那覆盖着纱布的左眼,心中五味杂陈。这空荡的眼窝,既是能力的源泉,也是阴影的巢穴,更是信任裂痕的起点。
当他走出房间,来到临时充当餐厅兼会议室的小厅时,明显感觉到气氛有些微妙。正在吃早餐的王刚抬头看了他一眼,目光复杂,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便继续低头对付碗里的粥。几名正在低声交谈的技术人员看到他,立刻停止了对话,眼神有些闪烁。
林瑶和高岚也在,林瑶的神色如常,依旧冷静干练,但陈启能感觉到她目光中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高岚则带着明显的担忧,看到他出来,立刻招呼他坐下,将一份温热的早餐推到他面前。
“感觉怎么样?”高岚低声问道,目光在他脸上逡巡。
“还好。”陈启简单地回答,拿起勺子,食不知味地喝着粥。他没有提及昨夜的具体经历,那太过惊世骇俗,在找到更稳妥的方法前,他需要谨慎。
林瑶放下手中的资料,看向陈启,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陈启,关于你体内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更明确的评估和应对方案。高层已经连续发来质询,压力很大。”
陈启握着勺子的手微微一顿,点了点头:“我明白。”
“我和高教授讨论过了,”林瑶继续道,“基于目前的情况,我们建议采取‘有限合作与深度监控’模式。你可以继续参与核心情报分析和计划制定,但在你体内阴影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或彻底弄清之前,所有涉及高风险的直接行动,你需要暂时回避。同时,我们需要对你进行全天候的能量监测和精神状态评估。”
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案,既没有完全将他隔离,也回应了内部的担忧和外部的压力。陈启能感受到林瑶在其中做出的努力和平衡。
“我同意。”陈启没有犹豫。这是目前最合理的选择。他需要时间,需要空间,去消化昨夜的发现,去探索那条与阴影“共存”的险峻之路。
王刚闻言,抬起头,看了陈启一眼,眼神中的复杂神色似乎淡去了一些,他沉声道:“这样最好。安全第一。”
简单的早餐在略显沉闷的气氛中结束。随后,高岚带着陈启来到了临时布置的检测室,进行新一轮的、更加精细的全面检查。
各种先进的仪器扫描着陈启的身体,尤其是左眼区域。能量读数、精神波动、生理指标……无数数据汇聚到中央计算机。高岚紧盯着屏幕,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奇怪……”高岚喃喃自语,“左眼区域的异常能量活性比昨晚你接触残片后有所下降,趋于一个……相对稳定的低水平波动?而且,其能量性质似乎发生了一些极其细微的变化,少了几分躁动,多了几分……惰性?”
惰性?陈启心中一动。是因为昨夜那场“接触”后,那“影子”本体暂时满足于“观察”,所以收敛了其活跃性吗?
“另外,”高岚指着另一组数据曲线,“你自身的精神力与‘观死镜’的共鸣强度,似乎有微弱提升。而且,在你精神力流转时,左眼区域的异常能量会出现同步的、极其细微的波动,仿佛……被动跟随?”
被动跟随?这又是一个新的发现!难道在“观察”状态下,那阴影的力量会一定程度上受到他自身精神力和“观死镜”的间接影响?
这些细微的变化,如同裂隙中透出的微光,虽然微弱,却指向了一种可能性——或许,他真的能通过强化自身与“观死镜”的联系,来间接“引导”或“安抚”那潜藏的阴影,而非一味地压制或对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