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意识深处泄露出的那几句冰冷箴言——“流动……平衡打破……观测即扰动”——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在“玄武”基地核心研究团队中激起了持续的震荡。高岚带领团队日夜不休地分析着那段短暂信号,试图从中解读出更多关于“织网者”和世界规则的信息,但收获甚微。那低语仿佛来自某个超越人类理解维度的领域,其真正的含义晦涩难明。
然而,这次冒险的测试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积极变化。自那之后,陈启的状态似乎发生了某种微妙的“松动”。他依旧沉默,眼神大多时候依旧空洞,但那种绝对的、如同无机物般的“空白感”减少了。他对外界符号刺激的反应变得更加频繁和多样,有时甚至会主动地将视线投向研究人员展示的新符号,停留时间也更长。
更重要的是,在一次例行的符号展示中(展示的是一个代表“结构”或“节点”的复杂几何符号),当林瑶像往常一样平静地读出编号时,陈启的嘴唇再次无声地翕动了几下。这一次,监测设备清晰地捕捉到了一个极其微弱、却异常清晰的音节:
“……点……”
不是无意义的喉音,而是一个明确的、与所示符号含义可能相关的字!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士气大振!陈启并非完全失语,他底层意识中关于“概念”的连接似乎正在缓慢恢复!尽管这恢复与“陈启”这个人格的记忆和情感无关,更像是一台超级计算机在重新加载它的基础词库和逻辑单元。
林瑶立刻调整了策略。她不再仅仅是展示和描述,而是开始尝试进行最简单的“问答”。她会指着符号,用极其缓慢清晰的语调问:“这是什么?” 或者展示两个相似符号,问:“哪个……更危险?”
大部分时候,得到的依旧是沉默。但偶尔,会有极其短暂、模糊的音节或细微的肢体反应(如某个手指的微动)作为回应,而这些回应经过分析,往往与符号的某些隐含特性存在关联。
他在学习“表达”,以他如今这种非人格化的、近乎本能的方式。
与此同时,王刚的伤势在精心调理下逐渐好转,已经可以脱离辅助独立行走。这个闲不住的汉子很快便主动承担起了基地内部安保协调和对外情报梳理的工作。他将从海伦娜岛带回的部分非核心资料共享给了有限的、可信赖的国际盟友,试图通过更广阔的渠道追踪基金会残党的动向。
反馈回来的信息零碎而令人不安。多个地区都报告了极其隐晦的异常能量波动,模式与基金会技术特征吻合,但位置飘忽不定,难以锁定。似乎有一张无形的网正在暗处悄然收紧。
“他们在试探,也在躲避。”王刚在核心小组会议上汇报道,眉头紧锁,“就像受了伤的毒蛇,缩回了洞里,但我们都知道,它迟早会再出来咬人。”
压力与日俱增。所有人都明白,必须赶在基金会完成重组或启动新计划之前,获得决定性的突破。而这个突破的希望,很大程度上系于陈启身上。
这天,林瑶在病房进行日常引导时,突发奇想。她没有展示任何符号,而是拿出了一枚普通的金属回形针,将其轻轻掰直,然后放在陈启面前的托盘上。
“陈启,”她的声音依旧平和,“你能……‘看’到它吗?不是用眼睛。”
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既然陈启的能力与“死线”相关,那么他是否能感知到这件普通物品上那微不足道的、代表其物质结构稳定性的“死线”?
一开始,陈启毫无反应,目光空洞地停留在半空。
林瑶没有放弃,耐心地重复着问题,同时用手指虚点着那根铁丝。
几分钟后,陈启那空洞的眼神,似乎……凝聚了一瞬。他的视线依旧没有焦点,但给人的感觉不再是散漫的,而是仿佛在“聚焦”于某个看不见的点。他极其缓慢地,将脸微微转向了铁丝的方向。
然后,他做出了一个让林瑶心跳骤停的动作。
他抬起了一直放在身侧的、瘦削而苍白的右手,食指伸出,极其缓慢地、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专注,虚点向那根铁丝——并非指向铁丝本身,而是指向了铁丝上方约一厘米处的……空无一物的地方!
在那里,在常人眼中空无一物的空气里,在林瑶因紧张而屏住的呼吸中,一点极其微小的、比尘埃还要细微的、仿佛幻觉般的……空间扭曲感,一闪而逝!
没有光,没有声音,只有一种直觉上的、仿佛视线被极其细微地折射了一下的感觉。
紧接着,那根坚硬的金属铁丝,就在林瑶的注视下,从陈启虚指的那个“点”开始,毫无征兆地、悄无声息地……断裂成了两截!断口光滑得如同被最精密的激光切割过!
“哐当。”两截铁丝落在托盘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陈启虚点的食指缓缓放下,眼中的那丝凝聚感也迅速消散,重新恢复了空洞。他仿佛只是完成了一个无意识的动作,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毫无概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