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江城终于褪去了最后一丝寒意,街头巷尾的小贩们纷纷支起摊位,空气中飘着各种零食的香气。许辰攥着刚买的糖葫芦,挤过热闹的人群,目光突然被街角一个围着不少孩子的摊位吸引——那是个糖画摊,白发苍苍的老师傅正握着小铜勺,在光滑的青石板上舀起金黄的糖汁,手腕轻轻转动,糖汁如细丝般落下,不过片刻,一只栩栩如生的糖老虎就出现在石板上,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呼。
“师傅,给我做个龙!”许辰凑上前,笑着递过零钱。老师傅点点头,重新舀起糖汁,这次手腕转动得更快,糖汁在石板上蜿蜒游走,先画出龙的犄角,再勾勒出蜿蜒的龙身,最后点上龙眼,一条威风凛凛的糖龙便成型了。老师傅用小铲刀将糖龙从石板上轻轻挑起,递到许辰手里:“小伙子,拿好,刚做好的还热乎着呢。”
许辰接过糖龙,金黄的糖衣在阳光下泛着光泽,龙的鳞片、龙须都清晰可见,轻轻咬下一口,甜丝丝的糖味在嘴里化开,带着焦糖的香气,瞬间勾起了童年回忆。“小时候最爱看糖画了,每次都要等师傅画完龙才肯走,没想到现在还能见到。”他对着糖龙拍了张照,又转头看向老师傅——只见老师傅面前的石板上,还摆着糖兔、糖鱼、糖花鸟,每一个都精致得像艺术品。
“现在会做糖画的人少咯,年轻人都嫌麻烦。”老师傅叹了口气,又拿起铜勺,给一个孩子画了只兔子,“不过只要孩子们喜欢,我就一直画下去。这手艺啊,可不能断了。”
许辰看着老师傅专注的神情,心里突然一动——古代的皇室虽然有各种精致点心,但像糖画这样“边做边吃、又能观赏”的零食,恐怕从未见过。尤其是明朝的朱元璋,他出身贫苦,当了皇帝后虽然生活奢华,却始终喜欢接地气的民间玩意儿。要是让他看到糖画师傅用糖汁画出龙虎,肯定会觉得新奇又有趣,说不定还会在御膳房设专门做糖画的部门,让皇子们也尝尝这“甜中带艺”的美味。
明朝的制糖技术已经很成熟,蔗糖、麦芽糖都很常见,制作糖画的材料完全不缺;而且糖画的工具简单,只需铜勺、石板、糖汁,御厨们很容易就能学会。朱元璋要是把糖画定为节庆时的赏赐,既能让皇子们感受民间技艺,又能增添节日气氛,说不定还能让糖画这门手艺在明朝就发扬光大。
许辰摸出胸前的运动相机,对着糖画摊开始录制,镜头先拍下老师傅制作糖龙的全过程,再转向石板上各种精致的糖画,最后对准自己手里的糖龙,对着镜头说道:“大家好,我现在在看糖画制作,老师傅用融化的糖汁在石板上作画,既能吃又能看,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明朝的朋友们,你们有蔗糖和麦芽糖,完全可以制作糖画,节庆时给孩子们当零食,既有趣又甜蜜。”
他咬了一口糖龙,继续说道:“你们看这糖画,能画出龙虎、花鸟,不仅好吃,还能当摆件观赏。要是在御膳房设个专门做糖画的地方,皇子们过节时收到这样的赏赐,肯定会很开心。而且制作方法简单,御厨们一学就会。”
运动相机的实时弹幕很快刷了起来:
“糖画!我的童年!小时候为了要龙形的,能在摊前等半小时”
“朱元璋要是看到这个,肯定会说‘此等巧艺,当入宫廷’!”
“明朝制糖技术不差,做糖画完全没问题,御厨肯定能做出更精致的”
“想象一下明朝皇子们拿着糖老虎的样子,也太可爱了吧”
“许辰快投射到明朝!让朱元璋看看,给皇子们添个新零食”
许辰看着弹幕,忍不住笑了:“大家说得对,朱元璋陛下出身民间,肯定会喜欢这种接地气的手艺。而且糖画成本不高,却能带来很多乐趣,无论是皇室还是百姓,都能享受。要是能在明朝推广,说不定现在我们能看到更多古代糖画的花样。”
他又对着镜头展示老师傅新做的糖鱼:“你们看这糖鱼,连鱼鳞的纹路都画出来了,老师傅的手艺太精湛了。明朝的御厨们要是用心学,说不定能画出更复杂的图案,比如龙凤呈祥,更符合皇室的气质。”
正在摊位旁看糖画的小女孩拉了拉许辰的衣角,指着糖龙说:“大哥哥,你的龙好威风,我也想要一个。”许辰笑着对老师傅说:“师傅,再做一个龙形的,给这个小朋友。”老师傅点点头,很快又画出一只小巧的糖龙,递给小女孩。小女孩接过糖龙,开心地蹦蹦跳跳,嘴里还念叨着:“谢谢大哥哥,谢谢老师傅!”
许辰看着这温馨的场景,对着镜头补充:“糖画不仅能带来甜蜜,还能带来快乐。明朝的孩子们要是能吃到这样的零食,肯定会和这个小朋友一样开心。朱元璋陛下要是能让糖画走进宫廷,也是给皇子们的童年增添一份乐趣。”
【检测到含“现代糖画技艺+古代明朝宫廷零食创新”的创新结合内容,是否定向投射至明朝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在南京皇宫筹备元宵节,与皇子们商议节庆事宜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